循环神经网络

情到浓时终转凉″ 提交于 2020-03-11 19:27:59

​最近的股市震荡的有点厉害,跌的有点惨,面对如此情景,我波澜不惊,原因很简单,前几年我小试牛刀的时候我意识到了这不是我这种散户能玩得懂的,如今的我早已空仓。万物皆可 AI,如何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去理解呢?当然,本篇不是一个指导买股票的文章,也不会用股票的数据信息去训练模型,我付不起这样的责任,也同样因为股票的市场行情远非一点股票价钱数据就可以解释的。下面我们来聊一聊正事,循环神经网络(RNN)

为什么要引入循环神经网络?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问你明天股票的市场行情是看涨还是看跌,大概率你会搜索一下近一段时间的行情趋势,然后给我一个猜测的回答,我们认为明天的行情与近一段时间的股票价格是有关系的,我们人脑会对此进行一定的推测,我们知道神经网络在某一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模拟人脑的行为,那我们的神经网络可以做预测吗?我们之前用于训练神经网络的是一个独立的数据信息,我们把它们打乱顺序,还是可以得到正确的结果,很显然,股票的价钱信息是不能打乱顺序的,这两种数据有什么区别?

一种数据是顺序无关的,一种数据是顺序有关的。

我们之前的网络不好用了,我们需要新的网络去解决这个问题——循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遍历数据时,会保存数据的状态信息,这个状态信息包含之前数据的信息,它的内部有环状结构,前一项数据项的输出,是下一个数据项的输入,这样后一项数据会受到前一项数据的影响。

SimpleRNN

我们用一段矩阵处理的代码来解释这个问题:

def deal():
    timesteps = 100
    input_features = 32
    output_features = 64
​
    # 随机输入,维度:100 * 32
    inputs = np.random.random((timesteps, input_features))
    print('input: ', inputs)
​
    # 初始化为全 0 向量
    state_t = np.zeros((output_features,))
​
    # 维度:64 * 32
    W = np.random.random((output_features, input_features))
    # 维度:64 * 64
    U = np.random.random((output_features, output_features))
    # 行向量,64
    b = np.random.random((output_features,))
​
    successive_outputs = []
    for input_t in inputs:
        # 双曲正切函数
        output_t = np.tanh(np.dot(W, input_t) + np.dot(U, state_t) + b)
        print(output_t)
        successive_outputs.append(output_t)
        state_t = output_t
​
    # 100 * 64
    final_output_sequence = np.stack(successive_outputs, axis=0)
    print('output: ', final_output_sequence)

知道了原理,老规矩,我们还是用 Keras 实现,那种内置的实现,真是熟悉的味道,SimpleRNN。SimpleRNN 可以返回每一步输出的完整序列,也可以返回最终的结果,由 return_sequences 参数控制(True 时,返回完整序列),有了这样一个好用的循环神经网络,那我们就可以重新思考 IMDB 电影评论分类问题了。因为我们有了之前的经验,因此这一个的代码就很简单了:

def imdb_rnn():
    max_features = 10000
​    # 只用前 500 个单词
    maxlen = 500
    (input_train, y_train), (input_test, y_test) = imdb.load_data(num_words=max_features)
    input_train = sequence.pad_sequences(input_train, maxlen=maxlen)
​
    model = Sequential()
    # 将正整数(索引值)转换为固定尺寸的稠密向量,只能用作第一层
    model.add(Embedding(max_features, 32))
    # model.add(LSTM(32))    # 与下一行相互替换
    model.add(SimpleRNN(32))
    model.add(Dense(1, activation='sigmoid'))
    model.compile(optimizer='rmsprop',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metrics=['acc'])
    history = model.fit(input_train, y_train, epochs=10, batch_size=128, validation_split=0.2)
​
    acc = history.history['acc']
    val_acc = history.history['val_acc']
    loss = history.history['loss']
    val_loss = history.history['val_loss']
    epochs = range(1, len(acc) + 1)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plt.plot(epochs, acc, 'bo', label='Training acc')
    plt.plot(epochs, val_acc, 'b', label='Validation acc')
    plt.title('Training and validation accuracy')
    plt.legend()
    plt.show()
​
    plt.figure()
    plt.plot(epochs, loss, 'bo', label='Training loss')
    plt.plot(epochs, val_loss, 'b', label='Validation loss')
    plt.title('Training and validation loss')
    plt.legend()
    plt.show()

我们看看训练出来的结果:

精度

损失

差不多 85% 的准确率,还算可以,毕竟我们只用了每条评论的前 500 个单词,我试着调大单词数目到 1000,除了时间延长了一点外,准确率仅仅提高了 2%,有点得不偿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是 SimpleRNN 的效果不好,那简单,换换其他的 RNN 方法吧。Keras 中还有 LSTM 和 GRU 这样的循环神经网络。

LSTM 的简化图

SimpleRNN 的一个问题是容易遗忘,专业点的术语叫做 梯度消失,就是在处理过程中,记住了最近几步处理的信息,更早的信息忘记了,LSTM 和 GRU 效果就好得多。比如 LSTM 的做法就是本次计算出来的结果不仅仅在下一次的计算中使用,而且被记住了,在更加靠后的计算中也能拿到这一次的计算结果,在某一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跨步骤传递信息,也就能实现长期记忆了,这其中的细节信息当然是我们以后要具体讨论的,这里点到为止。

我们把上面 SimpleRNN 层换成 LSTM 层,代码已经在上面的注释中了,然后看看效果怎么样:

精度

从这个我们可以看出来,百分之 90% 了,效果好了很多,对比一下我们之前用单词统计的方法训练的网络的结果(87% 左右),这里也是用了更少的数据,得到了更高的准确度,说明循环神经网络是有用的。但我们同样不要忽略一个问题,循环神经网络计算量更大了,用大了几倍的计算量,换来这其实没那么大的提高,真的是有意义的吗?这其实跟我们的问题是有关系的,这个实际的问题是评论态度判断,其实在评论中,积极或者是消极的评论中,一些单词的出现其实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剧情无聊”这样的词其实非常有说服力,因此对于这类问题,其实可以考虑用更大的数据量去训练网络,在计算量小得多的情况下,还能得到一个不错的结果。当然,如果是一种聊天系统,或者是智能助手,循环神经网络的优势就会体现得更明显。

循环神经网络的基本内容我们就介绍的差不多了,下一次我们聊聊循环神经网络有哪些高级的用法。

  • 首发自公众号:RAIS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