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大学毕业后流行的问候也许是:结了吗?升了吗?发了吗?
今天上校友录,看到有个同学结婚了,在大学里请在读研的和在长春工作的同学吃喜筵。其实领证的都有好几个了,只是都没有办酒席。看到那么多同学在一起,心里说不出的伤感,大家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我忍不住偷偷的在办公室流泪了,幸好在最后面,没人看见。
不过我对大多数大学同学谈不上很深的感情,大都交往很浅,和大多数女生连话都没有说过。也许是大家都太有个性了,也许是自己太低调了。我也不知道我怀念大学的是什么,说真的,母校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不满,诸多条件限制了我们的发展,可是我们还是怀念它,因为它是我们的母校,不是有句俗话吗: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至今我的衣服上还别着东北师大的校徽,每次同事看到就笑我。一方面自己在系里“工作”,在学习时也结识了一些朋友,一方面,自己失去了同学的深厚感情。对于有的同学,我并不是喜欢他们,但是大学四年的生活,感情是潜移默化的,眼泪就是证明。不知道眼泪还要流多久,明年读研的就工作了,大学里没有多少能留下的,物是人非,连我们系都搬到另一个校区了,而老校区的四年生活只留下三点一线的足迹,只留下同学间的欢声笑语,只留下教室里窃窃私语的身影。
今天上校友录,看到有个同学结婚了,在大学里请在读研的和在长春工作的同学吃喜筵。其实领证的都有好几个了,只是都没有办酒席。看到那么多同学在一起,心里说不出的伤感,大家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历历在目,我忍不住偷偷的在办公室流泪了,幸好在最后面,没人看见。
不过我对大多数大学同学谈不上很深的感情,大都交往很浅,和大多数女生连话都没有说过。也许是大家都太有个性了,也许是自己太低调了。我也不知道我怀念大学的是什么,说真的,母校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不满,诸多条件限制了我们的发展,可是我们还是怀念它,因为它是我们的母校,不是有句俗话吗: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至今我的衣服上还别着东北师大的校徽,每次同事看到就笑我。一方面自己在系里“工作”,在学习时也结识了一些朋友,一方面,自己失去了同学的深厚感情。对于有的同学,我并不是喜欢他们,但是大学四年的生活,感情是潜移默化的,眼泪就是证明。不知道眼泪还要流多久,明年读研的就工作了,大学里没有多少能留下的,物是人非,连我们系都搬到另一个校区了,而老校区的四年生活只留下三点一线的足迹,只留下同学间的欢声笑语,只留下教室里窃窃私语的身影。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Tmouse/archive/2006/03/06/344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