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ensor本身的引脚来看,它们一般有如下一些需要配置的引脚:RESET,PWRDWN,VSYNC,HSYNC,PCLK,MCLK,SDA,SCL,AVDD,DVDD,IOVDD,还有就是数据引脚了。对于30万像素的sensor有8个数据引脚:D0——D7,对于200万像素的sensor有10个数据引脚:D0——D9。
这些引脚的意义大致如下:
RESET:用来reset sensor;RESET一般是低有效,当脉冲为低时,reset sensor,而正常工作时,应该为高。SSA5526中,其为低有效。
PWRDWN:power down引脚,切断供电。PWRDWN一般高有效,当脉冲为高时,进入省电模式,而正常工作时为低。但有些sensor却是低有效,比如SSB0520。在使用不同sensor时,就需要注意这点。SSA5526中,其为高有效。
HSYNC:行同步,行锁存,换行信号,sensor在抓取一行数据开始的时刻,通过HSYNC引脚向Camera interface发出信号,告知其。SSA5526中,其为高有效。
VSYNC:帧同步,祯锁存,换页信号,这个与HSYNC对应,在sensor抓取一帧数据开始时,通过VSYNC引脚向Camera interface发出信号,告知其。SSA5526中,其为低有效。
320×240的屏,每一行需要输入320个脉冲来依次移位、锁存进一行的数据,然后来个HSYNC 脉冲换一行;这样依次输入240行之后换行同时来个VSYNC脉冲把行计数器清零,又重新从第一行开始刷新显示
PCLK:理解为sensor抓取一个像素的脉冲高低。SSA5526中,其为低有效。
MCLK:sensor工作的时钟频率。
SCA和SCL:这是I2C的两条总线线路:SDA为串行数据线,SCL为串行时钟线。
二、I2C总线在传送数据过程中共有3种特殊的电平变换情况,他们分别是:起始(start)、停止(stop)和响应(aek)。
当SCL为高电平时,SDA由高电平向低电平跳变,这个表示起始条件;当SCL是高电平时,SDA线由低电平向高电平跳变表示停止条件。起始和停止条件一般由主机产生,总线在起始条件后被认为处于忙的状态,在停止条件的某段时间后总线被认为再次处于空闲状态。
响应信号是指从机在接收到8b数据后,向主机发出特定的低电平脉冲,表示已收到数据。在响应的时钟脉冲期间,从机必须将SDA线拉低使他在这个时钟脉冲的高电平期间保持稳定的低电平,主机收到应答信号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是否继续传递信号的判断。若未收到应答信号,则判断为从机出现故障。
三、摄像头初始化时,没有将数据写入I2C,一般问题会出现在哪里?
SENSOR的各路电源是否接好,
CMCLK是否正确
RESET sensor
I2C总线上拉电阻是否匹配正确,
访问sensor时使用的 device ID是否正确, (注意7位地址和8位地址)
I2C的时钟CLK速率是否太高,
两次I2C连续读写之间是否有spec规定的delay时间
CAMERA POWER UP 时序是否符合 SPEC。
摄像头问题分析排查:
1、AVDD,DVDD,IOVDD 三路电压供电情况:
理应单独供电,假设camera 端的DVDD、IOVDD 都由主板的dvdd供电,因为是并联,camera端的DVDD、IOVDD都能满足电压需求,但并联分流,可能camera端的电流不够。
上电要求,假设正常工作时,AVDD应为2.8V,但从0V 直接提升到 2.8V 可能会产生较大电流,影响camera的工作,此时应逐步提升电压,0V->1.8V->2.5V>2.8V。
2、powerdown 有效极性,powerdown 为省电、掉电模式,即powerdown 有效时,camera 为不工作模式。
3、reset 极性、时序要求。高低高 或者 低高低,复位时应保持的时间。
4、MCLK是否要求先于 !powerdown 提供
5、PCLK 信号是否正常
6、I2C地址应依据I2C通信算法的处理方式写成7bit或者8bit
如果I2C通信算法中依据struct i2c_msg 中提供的flag进行左移,再 " | " flag标志位,则I2C地址写成7bit;如果不进行左移,则写成8bit,最低位为0。
查看是否有其他外设占用此I2C地址,I2C上拉电阻阻值是否正确,I2C管脚是否有足够的驱动能力。
7、均如果以上条件满足,那么下一步应该读取camera 的 chip id ,用示波器查看 I2C CLK 信号是否正常,查看发出的data 数据是否是 camera的 i2c addr,第9个 CLK 期间,data 线是否被 camera 拉低,产生ACK响应。
转载地址:WWW.CCM99.COM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kikikikiki/p/10076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