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上好,我是今天的提笔人嗅嗅。
巴黎圣母院失火事件让我的心情很沉重,一句无关痛痒的安慰“巴黎不哭”,已经不能表达我对这场文化之殇的惋惜之痛,人类伟大的建筑在一瞬间被毁灭。
世界唯一的不变的就是变化,且我们永远赶不上变化的速度,因为做不到预知未来,或者说预测的不够精准。这句话在过去是完全适用的,受限于科技水平、数据缺失等各方面的因素,曾经的很长时间内,人类都在很被动的应对各种自然灾难的发生,很多时候都后知后觉。
战争时期,世界文物古建筑被毁屡见不鲜。亚历山大灯塔在956年的地震中严重受损、英国考文垂大教堂在二战中被炸毁、希腊宙斯神像于公元475年在Lauseion的一场大火中被烧毁。
而眼下,通过大数据可以看出,这样的状况正在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因为很多技术,像天气、地质灾害、火灾等各种自然现象的预测正变得越来越准确,我们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保护它的能力。
正因如此,舆论下的巴黎圣母院大火却有些让人心疼。
有人说,对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同情,仅仅是同情,但圆明园是每个中国人永远的痛,持续至今;有人说,强烈谴责法国政府管理不善导致全人类瑰宝受损......
据参与救援的消防员说,火灾与巴黎圣母院的修缮工程有关,这就是以上舆论的来源。但巴黎圣母院遭遇大火,是全人类的共同损失,毕竟任何东西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失去就不会再来。
对此,【圆明园遗址公园发声:文明不能承受之殇】这一刻的中国人,怎能不想起,背负了一百多年圆明园烧毁的心灵创伤,何其艰难、何其罔然,可惜圣母院,可惜圆明园,文化不应该这样毁灭,更不应该人为践踏。文化的损毁、消灭不仅带走了文物本身,更带走了文物所承载的千年文明。
两日下来,圆明园遗址的发声是所有人的共鸣,却不是终点,文化之殇还待解决。嗅嗅沉思了好久,终于通过前嗅大数据采集技术,精准计算出下一个将被毁的“巴黎圣母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请大家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将防范意识和抵抗技能传播下去,让这场文化之殇结束。
中国文物古建筑外界受损原因比例
据前嗅大数据统计,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文物古建筑有三百余次发生火灾。仅2009年至2019年10年间,全国文物古建筑就发生了火灾2686起,这些火灾,仅仅是历史长河中的冰山一角。而这些具有极高价值的古建筑,在火灾中基本被毁之一旦,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不止限于巴黎圣母院,在火灾面前,任何古建筑都是不堪一击。
中国的古建筑大都十分的精美,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具有很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年代越为久远的,保存也越为不易。嗅嗅计算,下一个巴黎圣母院可能是
古建国宝——五台山佛光寺
深禅古寺、亚洲佛光——这是对“中国古建第一国宝”山西佛光寺最好的诠释。
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
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2017年,国家文物局曾指导山西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漏水问题进行抢修。此后,网上曾传出“东大殿要大修”的消息,但系谣言。至今,佛光寺的修缮方案仍未向社会公布。
现存最古老木构建筑——南禅寺
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建中三年(782年),比佛光寺还早七十五年。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是唐代武宗灭法前唯一保存下来的佛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大殿。
南禅寺中最著名的文物,则是大殿里的几尊唐代塑像,是内地现存最早的佛教塑像之一,同敦煌莫高窟唐代塑像如出一辙,非常珍贵。
但几尊珍贵的佛像,在1999年遭遇了大规模的文物抢劫。据《中国文物报》报道,1999年11月24日晚7点左右,三名歹徒闯进南禅寺,将保管人员打伤捆绑起来,砸开佛坛的钢网门锁。大殿里的唐代佛像被当胸挖开,腹内宝物被偷走,文殊菩萨的后背也被掏开,其余几尊塑像同样受到破坏。唐代特有的两尊最美丽的供养菩萨被锯断劫走,狮童塑像也从脚跟处被掰断劫走。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抢劫,被盗走的文物至今下落不明,令人痛惜。1999年被毁被盗事件,也被称为“南禅劫”。
如今,大殿的门口已经装上铁栏杆,游人只能隔着栏杆远望。
最高纯木建筑——应县木塔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内的应县木塔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高、最古老的纯木结构建筑。
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建筑并不高大,帝王的居所多数仅为10米——20米高,一般的民宅更是不过数米。但是,位于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是个例外。
它始建于距今约1000年的辽代,高达65.84米,相当于一幢20多层的现代高楼,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古建。采用全木结构搭建,不用一颗铁钉,3000吨木制构件,互相咬合构成塔身。1500人,可以同时登上木塔;第一层的每根木柱平均负重高达110吨,而且这一负重,自公元1056年木塔建成已持续近千年。
千年间,其它类似的木塔或毁于天灾、或失于人祸,唯有应县木塔存于世间。40余次地震,200余次枪击炮轰,无数次电闪雷击;它仍旧屹立不倒,被誉为“中国第一木塔”。
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应县木塔部分塔体发生严重倾斜,构件也出现了严重损毁。
2013年,在反复推敲了24年之后,修缮方案最终由国家文物局敲定:在保持木塔现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加固,木塔的倾斜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予以保留,最大程度做到“最小干预”,“现状修缮”也对木塔伤害最小的一种方案。
寂寞千年——广仁王庙
广仁王庙是一座典型的唐代建筑,老百姓俗称五龙庙,它的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正殿建于唐大和五年(831),比佛光寺还早了23年,仅晚于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在我国现存的唐代木构建筑中名列第二。
在现存于世的唐代木构建筑中,广仁王庙是唯一的道教建筑,是唐代祭祀龙王习俗最早的遗存实证,曾经香火不断。
据记载,这座庙1958年曾经大修,原打算恢复唐朝的原貌,但由于当时对唐代建筑的风格、结构、周围环境及其布局,都没有认真加以研究,加上财力不足等原因,在修护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破坏了建筑物原有的样貌,好在斗和梁架仍保存了唐代木构建筑的特点。
此后大殿瓦顶出现了严重残损、漏雨,多数构件糟朽,墙身开裂。
2013年,国家文物局投资约250万元启动“落架大修”工程,对广仁王庙进行抢修。经过18个月的修缮于2015年1月4日开庙迎接八方来客,大唐风貌再现。
时至今日,外来的游客并不多。广仁王庙地处的龙泉村及周边村民依然会在庙里进香祈福,时光似乎在村民间静止了流动,使这座不起眼的乡间小庙俨然一座生生不息的“活化石”。
一场文化之殇,带来世人对于文物保护的警醒与重视,千年文明是脆弱又坚韧的。我们正通过这些大数据采集技术,预防悲剧再次重演。见证历史变迁,我们从“防”开始,让文化之殇就此结束。
下附文物古建筑防火知识:
1.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
文物建筑的产权人或者管理、使用人是消防安全责任主体。
文物建筑产权单位或者管理、使用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并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职责。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消防安全责任人,统筹安排本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属于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文物建筑应当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组织实施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履行制定落实消防工作计划和消防安全制度,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和检查、火灾隐患整改、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等职责。
2.建立完善专门机构和专兼职消防队伍
文物建筑产权单位或者管理、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确定)内设专门机构,或者确定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具体实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应当依法建立专职或者志愿消防队伍,结合实际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和灭火器材,定期开展防火灭火训练。
3.严格消防设施管理
对文物建筑应根据防火需要和实际情况,确定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配置必要的消防给水系统、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确定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保持防火间距。用于参观、游览和经营场所的文物建筑,要切实采取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
文物建筑毗邻区域和保护范围内不得擅自扩建或搭建建(构)筑物、占用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对文物建筑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要加强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检测,确保使用功能。
4.严格用火管理
文物建筑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用于宗教活动场所或者民居建筑等确需使用明火时,应加强火源管理,采取有效防火措施,并由专人看管,必须做到人离火灭。
5.严格用电管理
文物建筑内配电设备、电气线路、电器选型、安装等应符合相关规范和防火要求,并配备适用的电器火灾防控装置。文物建筑内宜使用低压弱电供电和冷光源照明,一般不得使用电热器具和大功率用电器具。确需使用的,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定并严格落实使用管理制度。严禁私拉乱接电气线路,室内外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等保护措施。对电气线路和电器要定期检查检测,确保使用安全。
6.严格危险品管理
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严禁生产、使用、储存和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用于居民生产生活的民居类文物建筑和其他作为住宿、餐饮等功能的文物建筑,因生产生活需要使用燃气,堆放柴草等可燃物,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其他文物古建筑内,严禁使用燃气,不得铺设燃气管线,不得堆放柴草、木料等可燃物,并应明显设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吸烟”、“禁止烟火”等标志。
7.严格大型活动管理
在文物建筑保护范围内举办祭祀、庙会、游园、展览等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应进行防火检查,增设必要的消防设施、设备和灭火器材,同时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预先组织演练。要按规定事先将活动情况和消防措施报当地公安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举办活动。
8.全面开展防火巡查检查
文物建筑的消防安全责任人或管理人每季度应至少组织1次防火检查,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管理使用单位负责人和其他员工防火意识和消防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开展日常防火巡查情况;
(三)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和消防车通道(消防道路)是否畅通,防火间距是否被占用情况;
(四)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完好有效情况;
(五)消防水源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六)有无违章用火、用电、用油、用气情况;
(七)电器产品的安装、使用及其线路、管线的敷设是否符合消防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
(八)按规定允许烧香、点蜡等使用明火的场所,是否符合相关规范,并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九)重点部位的消防安全措施情况;
(十)火灾隐患整改和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十一)其他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应当对前款规定的第(三)、(四)、(六)、(七)、(八)、(九)项内容开展日常的防火巡查;文物建筑对社会开放期间,至少每2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并强化夜间巡查。
9.切实开展消防演练
文物建筑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明确每班次、各岗位人员及其报警、疏散、扑救初起火灾的职责,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演练。在宗教活动、民俗活动等人员集中的重点时段,应当结合实际制定专门预案。
10.认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文物建筑产权单位和管理使用单位应当开展经常性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增强防火安全意识,掌握防火技能。单位人员应当懂得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会报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疏散逃生自救。要结合实际对公众开展消防宣传,在醒目位置设立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张挂消防安全宣传图标。
现在,让我们历史铭记文化之美,用心守护文物古建。尽量延缓的它的消逝、传承它的精神,保护人类的共同文明!
前嗅大数据可以预见,文物古建筑都能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2691689/blog/3038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