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增加了demo地址 gulp-webpack-demo
之前在使用gulp和webpack对项目进行构建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最终算是搭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接下来这篇文章以一个实际项目为例子,讲解多页面项目中如何利用gulp和webpack进行工程化构建。本文是自己的实践经验,所以有些解决方案并不是最优的,仍在探索优化中。所以有什么错误疏漏请随时指出。
使用gulp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已经在另外一篇文章讲到了 grunt or gulp
前言
现在为什么又整了一个webpack进来呢?
我们知道webpack近来都比较火,那他火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别屌的功能吗?带着这些疑问,继续看下去。
在使用gulp进行项目构建的时候,我们一开始的策略是将所有js打包为一个文件,所有css打包为一个文件。然后每个页面都将只加载一个js和一个css,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all in one== 打包模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减少http请求。这个方案对于简单的前端项目来说的是一个万金油。因为通常页面依赖的js,css并不会太大,通过压缩和gzip等方法更加减小了文件的体积。在项目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几个月甚至更长),一个前端团队都能通过这种办法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然而,作为一个有追求(爱折腾)的前端,难道就满足于此吗?
妈妈说我不仅要请求合并,还要按需加载,我要模块化开发,还要自动监听文件更新,支持图片自动合并....
等等!你真的需要这些功能吗?是项目真的遇到了性能问题?不然你整这些干嘛?
对于pc端应用来说,性能往往不是最突出的问题,因为pc端的网速,浏览器性能都有比较好,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要考虑的是开发效率的问题而不是性能问题,得在前端框架的选型上下功夫。至于加载文件的大小或文件个数,都难以形成性能瓶颈。
对于wap端来说,限制于手机的慢网速(仍然有很多用不上4g,wifi的人),对网站的性能要求就比较苛刻了,这时候就不仅仅要考虑开发效率的问题了。(移动网络的性能问题可参考《web性能权威指南》)
在《高性能网站建设进阶指南》中也讲到:不要过早地考虑网站的性能问题。
这点我有不一样的看法。如果我们在项目搭建的时候就能考虑得多一点,把基本能做的先做了。所花的成本绝对比以后去重构代码的成本要低很多,而且我们能够同时保证开发效率和网站性能,何乐而不为呢。
问题
竟然要做,那要做到什么程度呢,往往“度”是最难把握的东西。
以前在做wap网站的时候,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按需加载和请求合并的权衡。
通过纯前端的方法不能同时满足请求合并和按需加载,这里面的原理和难点已经有大牛讲得很清楚了 前端工程与模块化框架
实现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步骤:
-
通过工具分析出前端静态文件依赖表
-
页面通过模块化工具加载入口文件,并将所依赖的所有文件合并为combo请求。
-
后端返回combo文件,浏览器将模块缓存起来,跳页面的时候执行步骤2,只请求没有缓存过的文件。
如此通过依赖分析和后端combo实现了按需加载和请求合并。
这种实现方式的缺陷就是需要后端的支持,如果前端团队本身不是自己实现的后端路由层,需要后端同学加以配合,就需要更多沟通成本。
在没有后端支持的情况下,很难实现按需加载和请求合并。
针对这个问题webpack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案?而webpack和gulp又是怎么协作的呢?请看下去。
webpack的使用
webpack可以说是一个大而全的前端构建工具。它实现了模块化开发和静态文件处理两大问题。
以往我们要在项目中支持模块化开发,需要引入requirejs,seajs等模块加载框架。而webpack天生支持AMD,CommonJS, ES6 module等模块规范。不用思考加载器的选型,可以直接像写nodejs一样写模块。
而webpack这种万物皆模块的思想好像就是为React而生的,在React组件中可以直接引入css或图片,而做到这一切只需要一个require语句和loader的配置。
webpack的功能之多和繁杂的配置项会让初学者感到眼花缭乱,网上的很多资料也是只介绍功能不教人实用技巧。这里有一篇文章就讲解了webpack开发的workflow, 虽然该教程是基于React的,但是比较完整地讲了webpack的开发流程。下面我也用一个实例讲解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我们的项目是一个多页面项目,即每个页面为一个html,访问不同的页面需要跳转链接。
项目目录结构大概是这样的,app放html文件,css为样式文件,images存放图片,js下有不同的文件夹,里面的子文件夹为一些核心文件和一些库文件,ui组件。js的根目录为页面入口文件。
├── app │ ├── header.inc │ ├── help-charge.inc │ ├── index.html │ ├── news-detail.html │ └── news-list.html ├── css │ ├── icon.less │ └── slider.css ├── images └── js ├── core ├── lib ├── ui ├── news-detail.js ├── news-list.js └── main.js
该项目中我们只用webpack处理js文件的合并压缩。其他任务交给gulp。关于多页面项目和单页面项目中js处理的差异请看这里。
配置文件如下:
module.exports = { devtool: "source-map", //生成sourcemap,便于开发调试 entry: getEntry(), //获取项目入口js文件 output: { path: path.join(__dirname, "dist/js/"), //文件输出目录 publicPath: "dist/js/", //用于配置文件发布路径,如CDN或本地服务器 filename: "[name].js", //根据入口文件输出的对应多个文件名 }, module: { //各种加载器,即让各种文件格式可用require引用 loaders: [ // { test: /\.css$/, loader: "style-loader!css-loader"}, // { test: /\.less$/, loader: "style-loader!csss-loader!less-loader"} ] }, resolve: { //配置别名,在项目中可缩减引用路径 alias: { jquery: srcDir + "/js/lib/jquery.min.js", core: srcDir + "/js/core", ui: srcDir + "/js/ui" } }, plugins: [ //提供全局的变量,在模块中使用无需用require引入 new webpack.ProvidePlugin({ jQuery: "jquery", $: "jquery", // nie: "nie" }), //将公共代码抽离出来合并为一个文件 new CommonsChunkPlugin('common.js'), //js文件的压缩 new uglifyJsPlugin({ compress: { warnings: false } }) ] };
打包思路:
该配置方案的思路是每个页面一个入口文件,文件中可以通过require引入其他模块,而这些模块webpack会自动跟入口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通过getEntry获取入口文件:
function getEntry() { var jsPath = path.resolve(srcDir, 'js'); var dirs = fs.readdirSync(jsPath); var matchs = [], files = {}; dirs.forEach(function (item) { matchs = item.match(/(.+)\.js$/); if (matchs) { files[matchs[1]] = path.resolve(srcDir, 'js', item); } }); return files; }
该方法将生成文件名到文件绝对路径的map, 比如
entry:{ news-detail: /../Document/project/.../news-detail.js }
然后output就会在output.path路径下生成[name].js,即news-detail.js,文件名保持相同。
module 的作用是添加loaders, 那loaders有什么作用呢?
如果我们想要在js文件中通过require引入模块,比如css或image,那么就需要在这里配置加载器,这一点对于React来说相当方便,因为可以在组件中使用模块化CSS。而一般的项目中可以不用到这个加载器。
resolve 中的alias可以用于定义别名,用过seajs等模块工具的都知道alias的作用,比如我们在这里定义了ui这个别名,那么在模块中想引用ui目录下的文件,就可以直接这样写
require('ui/dialog.js');
不用加上前面的更长的文件路径。
plugin 用于引入一些插件,常见的有 这些
我们这里使用了CommonsChunkPlugin用于生成公用代码,不只可以生成一个,还能根据不同页面的文件关系,自由生成多个,例如:
var CommonsChunkPlugin = require("webpack/lib/optimize/CommonsChunk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 p1: "./page1", p2: "./page2", p3: "./page3", ap1: "./admin/page1", ap2: "./admin/page2" }, output: { filename: "[name].js" }, plugins: [ new CommonsChunkPlugin("admin-commons.js", ["ap1", "ap2"]), new CommonsChunkPlugin("commons.js", ["p1", "p2", "admin-commons.js"]) ] }; // 在不同页面用<script>标签引入如下js: // page1.html: commons.js, p1.js // page2.html: commons.js, p2.js // page3.html: p3.js // admin-page1.html: commons.js, admin-commons.js, ap1.js // admin-page2.html: commons.js, admin-commons.js, ap2.js
这种用法有点像gulp或grunt中手动将多个js合并为common, 但是在webpack里,这个过程是全自动生成的,不用我们自己分析代码的依赖关系。但是这种按需加载的弊端也十分明显,需要人工配置需要提取的文件。
另外一个插件是uglifyJsPlugin,用于压缩js代码。
我们还用到一个字段是 devtool, 用于配置开发工具。‘source-map’就是在生成的代码中加入sourceMap的支持。能够直接定位到出错代码的具体位置,对sourcemap的使用和原理还不了解的可以看下这篇文章。
另外,devtool的配置参数使用在这里。
如何加载第三方库?
在pc开发中我们通常会用到jQuery库。如何很好地处理这类文件呢?这里有两种办法。
方法一 是在html中用script标签引入js文件,如
<script src="https://code.jquery.com/jquery-git2.min.js"></script>
然后再配置文件中添加externals
externals: { jquery: "jQuery" }
该字段的作用是将加jQuery全局变量变为模块可引入。然后在各个模块中,就可以如下使用:
var $ = require("jquery");
我个人觉得既然已经将加jQuery通过script引入了,那么就直接使用$标签就行了。不必再将其转化为模块。
方法二 是将jQuery代码保存到本地,在配置文件中添加:
resolve: { alias: { jquery: "/path/to/jquery-git2.min.js" } }
即为jquery添加了别名,然后在模块中也是这样使用:
var $ = require("jquery");
还可以配合使用ProvidePlugin,其作用是提供全局变量给每个模块,这样就不需要在模块中通过require引入,例如:
使用前:
var _ = require("underscore"); _.size(...);
使用后:
plugins: [ new webpack.ProvidePlugin({ "_": "underscore" }) ] // If you use "_", underscore is automatically required _.size(...)
总的来说,如果文件来自CDN,那么使用方法一,如果文件在本地,则用方法二。
如何启动服务器?
首先肯定要安装webpack-dev-server,安装方法请自行脑补。
接着在webpack.config.js中添加配置
entry: [ 'webpack-dev-server/client?http://0.0.0.0:9090',//资源服务器地址 'webpack/hot/only-dev-server', './static/js/entry.js' ]
output的发布路径改为本地服务器
output: { publicPath: "http://127.0.0.1:9090/static/dist/", path: './static/dist/', filename: "bundle.js" }
在plugin中添加
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html中通过资源服务器的绝对路径引入js
<script src="http://127.0.0.1:9090/static/dist/bundle.js"></script>
最后通过命令行启动
$ webpack-dev-server --hot --inline
配置参数的解释在这里。
由于webpack服务器配置比较繁琐,所以我们的项目还是采用gulp来启动本地服务器...
gulp足够优秀
目前来说,我们只利用webpack进行了js方面的打包,其他功能用gulp就足够了。gulp主要做了下面几个工作:
-
css转化合并压缩
-
图片的雪碧图合并和base64
-
文件md5计算与替换
-
热启动,浏览器自动刷新
下列是依赖的npm模块:
"devDependencies": { "gulp": "^3.8.10", "gulp-clean": "0.3.1", "gulp-concat": "2.6.0", "gulp-connect": "2.2.0", "gulp-css-base64": "^1.3.2", "gulp-css-spriter": "^0.3.3", "gulp-cssmin": "0.1.7", "gulp-file-include": "0.13.7", "gulp-less": "3.0.3", "gulp-md5-plus": "0.1.8", "gulp-open": "1.0.0", "gulp-uglify": "1.4.2", "gulp-util": "~2.2.9", "gulp-watch": "4.1.0", "webpack": "~1.0.0-beta6" },
支持雪碧图合并和base64
我对gulp-css-spriter和gulp-css-base64的源码做了一点修改,使其支持下面的语法:
.icon_corner_new{ background-image: url(../images/new-ico.png?__sprite); }
如果在url的后面加上__sprite后缀,则插件将会把该图片合并到雪碧图里。可以支持一个css文件合并为一个雪碧图,也可以整站合并。
.icon_corner_new{ background-image: url(../images/new-ico.png?__inline); }
如果加上后缀__inline,则会将图片转化为base64,直接添加到css文件中,对于几k的小文件可以直接使用inline操作。具体配置代码如下:
gulp.task('sprite', function (done) { var timestamp = +new Date(); gulp.src('dist/css/style.min.css') .pipe(spriter({ spriteSheet: 'dist/images/spritesheet' + timestamp + '.png', pathToSpriteSheetFromCSS: '../images/spritesheet' + timestamp + '.png', spritesmithOptions: { padding: 10 } })) .pipe(base64()) // .pipe(cssmin()) .pipe(gulp.dest('dist/css')) .on('end', done); });
src为需要处理的css文件,spriteSheet为雪碧图生成的目标文件夹,pathToSpriteSheetFromCSS为css文件中url的替换字符串,spritesmithOptions是生成雪碧图的间隙。
文件加md5, 实现发布更新
发版本的时候为了避免浏览器读取了旧的缓存文件,需要为其添加md5戳。
这里采用了gulp-md5-plus
gulp.task('md5:js', function (done) { gulp.src('dist/js/*.js') .pipe(md5(10, 'dist/app/*.html')) .pipe(gulp.dest('dist/js')) .on('end', done); });
该代码会将dist/js下面所有的js计算md5戳,并将dist/app/下的html中script中的src引用文件名替换为加了md5的文件名,再将md5文件替换到目标目录dist/js。css的md5操作跟js无异。
关于服务器启动和代码转换的功能点,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总结
该方案总结下来做了下面几件事:
-
将css直接合并为一个文件,在head中通过link标签引入,提高网页渲染速度。
-
将js打包为不同的入口文件,并自动合并依赖关系。将跨页面的公用代码抽离为独立文件,益于浏览器缓存。
-
增加图片雪碧图,base64的支持,开发者可以手动配置__sprite和__inline,灵活性较高。
-
静态文件md5打包,并自动更改html引用路径,方便发布。
-
提供开发调试所需要的环境,包括热启动,浏览器自动刷新,sourceMap。
该方案之所以针对多页面应用,区别在于对js和css的处理方式。在单页面应用中,通过哈希跳转来实现静态文件的异步加载,打包策略又有所不同。但webpack中已经提供了处理异步加载的接口require.ensure,可以发挥无穷的力量。
Demo
基于以上理论的一个demo, 主要是提供一些思路。地址:gulp-webpack-demo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chris-oil/p/5689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