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网络核心
1.3.1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沿着端系统通信路径,为端系统之间通信所提供的资源在通信会话期间会被预留。
分组交换:这些资源不会被预留,可能不得不等待接入通信线路。
因特网是分组交换的典范。
- 电路交换中的多路复用
频分多路复用FDM:链路的频谱由跨越链路创建的所有连接所共享,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
时分多路复用TDM:时间被划分为固定区间的帧,每帧又被划分为固定数量的时隙。 - 分组交换
源主机将长报文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块,称之为分组。在源和目的地之间,这些分组中的每个都通过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主要有:路由器和链路层交换机)传送。
多数分组交换机再练路的输入端使用存储转发传输机制。
存储转发机制是指在交换机能够开始向输出链路传输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之前。必须接受到整个分组。
1.4 分组交换网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
1.处理时延:检查分组首部和决定将该分组导向何处所需要的时间是处理时延的一部分。如检查比特级差错所需要的时间。
2.排队时延:分组在链路上等待传输时,它将经受排队时延。
3.传输时延:将所有分组的比特推向链路所需要的时间。
4.传播时延:从链路起点到另一个路由器传输所需要的时间。
最大吞吐量:一台路由器能够转发分组的最大速率。
瞬时吞吐量:主机B接收到该文件的速率
平均吞吐量:如果该文件由F比特组成,而主机B接收到所有F比特用了T秒,则平均吞吐量是F/T bps;
丢包:分组到一个满的队列,由于没有地方存出这个分组,路由器将丢弃该分组。
1.5协议层次和他们的服务模型
5个层次: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1.应用层: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报文)。
2.运输层: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的的服务(报文段)。
3.网络层:将数据报的网络层分组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数据报)。
4.链路层:在每个节点(主机或路由器),网络层将数据报下传给链路层,链路层沿着路径将数据报传递给下一个节点(帧)。
5.物理层:将帧中的一个一个比特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比特)。
来源:CSDN
作者:努力的八爪鱼
链接:https://blog.csdn.net/z036548/article/details/104276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