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生活》小感

馋奶兔 提交于 2020-02-12 04:36:00

       早就下载了这部电影,趴在硬盘中一段时间,如果不是奥斯卡颁奖,可能我这辈子都不会看它,就像趴在硬盘上无数个豆瓣评分超过7.5的电影一样,下载它们成为了一种习惯,却已丧失了欣赏它们的冲动。

        年前一段时间,用了“生无可恋”来形容自己,因为貌似除了事业上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性的机械动作,其他所有爱好都丢失,上一个阶段的娱乐模式是不看电视剧,看电影,因为连续剧过度消耗时间,久而久之心理对电视剧已经开始启动屏蔽模式,一部高分电影不会耽误太久时间又可能放松且在电影世界中逃离一会现实。而这个阶段的进化,对电影已经完全提不起兴致。

        不清楚是中年危机,还是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被压的完全喘不过气,更也许是家庭内部崩塌之后,所以一切变得索然无味。

         也正因为此,在奥斯卡颁奖的昨天,把《婚姻故事》翻了出来,想探究一下两性相处的真正本质在哪里。也许在我心中,这种生无可恋的状态更多的是因为家庭内部的裂痕所致。

        《婚姻故事》,这世界上有无数的婚姻故事正在演绎着,幸福、悲哀、苦难、坚持都在悲喜交加,而其中最痛苦的一种方式就是有了孩子之后,却不得不结束这一切,血浓于水交织在一起之后,却要打散一切,对孩子的伤害以及两人因孩子终究纠缠一生。

        影片不是再讲述那些因为各种龌龊、肤浅的动物本性导致最终离婚,而是两个人的精神世界慢慢走向两个方向,再也无法相容,即便在分开的时候两个人依然爱着对方,也共同深爱着孩子,但一切却无可挽回,这也许更是探究人性底层的一个场景设置。

         人类社会从母系社会之后一直是男系主导,所以男人在社会分工角度相对比较单一,那就是出去打猎,赚钱养家,这么多年一直遵从一个方向,男人的痛苦可能是一直背负着巨大的压力以及无法给予家庭更优越生活所带来的困扰。 而女性不同,女性的母性天然使命,决定了承担了更多孕育孩子的责任,在社会大分工下女性就被冠以这辈子的意义和价值就是“相夫教子”,也确实在肩负孕育孩子使命的同时,如果再肩负事业,对于女性的难度是可不想象的,我对女强人敬仰已经到了肃然起敬,毛骨茸然的境界,因为那背后所付出的艰辛是同等成就男人所无法企及的,那不仅仅是努力,更是要放弃太多母亲责任的一种巨大的心理坚强。

         但《婚姻故事》这部片子,突然让我意识到,不是因为社会给女性特定的分工和人设,女性群体就甘于去“相夫教子”,她们也期待有所成就,也期待在社会上被尊重,精神世界同样需要满足,也期待每天不限于这些材米油盐,相夫教子的这个几十平的世界里。  七年之痒,也许就是从爱情的甜蜜到结婚有了娃,女性在家庭和社会分工开始固化,7年左右的女性已经每天过着千篇一律相夫教子的生活,而曾经事业上的梦想都不得不去放弃,而在家庭里越来越被忽视,而这个过程中由于男性特定的主外设定,也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的忽视女性的存在。

         男孩,男人向丈夫和父亲角色转变时,无非是一直被灌输的理论在现实中去实战,但精神的路线从未改变,且在整个过程中处于主导,所以心理一直有提前预期。

         女孩,女人向妻子和母亲角色转变时,却要放弃太多曾经的理想、梦幻,进入一个未知且有些苟且的现实生活时,那种心灵上产生巨大的偏差,而在这种被动的角色中,不得不接受男性所给予的无法达到预期的落差,由此产生多重煎熬。

          所以在《婚姻故事》中,当妻子开始跟丈夫分居,跟丈夫提出离婚时,丈夫完全茫然不知所措,一脸懵逼,在男性的世界观中,一个全心为家且一直在做一个好父亲的他,如何就被置于这般境地,他完全不理解“另一种生物”的精神世界。

          也许第一次婚姻,是男性、女性遵照客观现实,重塑世界观的过程,更清晰的认知自己到底要追寻着什么。

           内心有强烈自由渴望的女性,会选择离婚,就像影片里的女主,在那种精神世界里,无论对方如何,都已无法满足她的精神需求,那是她们性格使然的命运。

            大部分女性可能还是只有去适应,最后发现人生一世都是经历,也未必好与坏。

            两个人在这种松散锲约下,要经历现实贫穷所带来的冲击,要面对富贵浮华所带来的诱惑,要面临在平淡中很多理想的放弃角色的重新定位所带来的精神世界的落差,还要面对人生无法预期的意外,最后才可能实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终极目标。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