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Map简介
在Java编程语言中,最基本的结构就是两种,一个是数组,另外一个是模拟指针(引用),所有的数据结构都可以用这两个基本结构来构造的,HashMap也不例外。HashMap实际上是一个“链表散列”的数据结构,即数组和链表的结合体。
适用场景:读多写少,(读取多插入少)
一般场景 --》 一次写入,剩下全读。
读取速度最快的,是根据下标读数组,时间复杂度O(1) ,但是插入速度慢。
大概结构上个图:
但实际的结构构造要比这复杂的多,涉及到红黑树结构。(找了个大概的图,先了解下。)
接下来复习下几种基础结构:
数组:采用一段连续的存储单元来存储数据。对于指定下标的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1);通过给定值进行查找,需要遍历数组,逐一比对给定关键字和数组元素,时间复杂度为O(n),当然,对于有序数组,则可采用二分查找,插值查找,斐波那契查找等方式,可将查找复杂度提高为O(logn);对于一般的插入删除操作,涉及到数组元素的移动,其平均复杂度也为O(n)
数组优缺点总结
优点:
1、按照索引查询元素速度快
2、能存储大量数据
3、按照索引遍历数组方便
缺点:
1、根据内容查找元素速度慢
2、数组的大小一经确定不能改变。
3、数组只能存储一种类型的数据
4、增加、删除元素效率慢
5、未封装任何方法,所有操作都需要用户自己定义。
线性链表:对于链表的新增,删除等操作(在找到指定操作位置后),仅需处理结点间的引用即可,时间复杂度为O(1),而查找操作需要遍历链表逐一进行比对,复杂度为O(n)。
红黑树:
红黑树是一种自平衡二叉查找树,是一种数据结构,典型的用途是实现关联数组,存储有序的数据。它是在1972年由Rudolf Bayer发明的,别称" 对称二叉B树 ",它是复杂的,但它的操作有着良好的最坏情况运行时间,并且在实践中是高效的。它可以在 O(logn) 时间内做查找,插入和删除,这里的n是树的结点个数。
(了解了解,这里不做展开。)
加粗样式数据结构的物理存储结构只有两种: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
(像栈,队列,树,图等是从逻辑结构去抽象的,映射到内存中,也这两种物理组织形式)
哈希表的主结构是数组+链表:
哈希表利用了在数组中根据下标查找某个元素,一次定位就可以达到。
哈希冲突
当我们对某个元素进行哈希运算,得到一个存储地址,然后要进行插入的时候,发现已经被其他元素占用了,其实这就是所谓的哈希冲突,也叫哈希碰撞。
哈希函数的设计至关重要,好的哈希函数会尽可能地保证 计算简单和散列地址分布均匀。
数组是一块连续的固定长度的内存空间,再好的哈希函数也不能保证得到的存储地址绝对不发生冲突。HashMap是采用了链地址法,也就是数组+链表的方式。
散列操作:
散列:没有规律的分散开,又分布比较均匀。
例如 数组有5个空间,30 个数据,例如:利用 X%6 求得散列值
然后利用链表存放。
一般是对奇数进行取余操作。
散列碰撞 :多个数据集中存在数组的一个空间内,即称为散列碰撞。
数据倾斜:数据一直只向一个数组空间里边插入,(这就和单链表没什么区别了吧,哈哈哈,降低了哈希表的性能)
HashMap也有机制来应对,它会规定一个链表的最长长度,如果超出,会申请一个长度为原来2倍的数组,将数据重新散列进去(原来的数组和链表结构会被回收)称为重哈希过程,时间复杂度 达到O(n)级别。
当链表的长度超过一定的数值 (在java中超过8) 就会转换为用红黑树存储,链表和红黑树是同时存在的。
当HashMap存储的数据的个数达到某个数值的之后,会再一次进行重哈希过程。
这种机制,相比于之前说的,(当哈希表中的某个链表达到某个值时候,再重哈希)的次数更少。
当然前边散列函数写得好的话,表的存储的节点总量和每个空间里边的节点个数是呈线性关系的。
这里实现一下最简单的hashmap原理代码
public class HashMap <KEY , VALUE>{
public Link <KEY , VALUE > [] data = new Link();
public void put(KEY a , VALUE b){
int s = a.hashCode();
s = s%data.length; // 最简单的散列函数
Link <KEY , VALUE > newnode = new Link();
newnode.key = a;
newnode.value = b;
if(data[s] == null){
data[s] = new node;
}else{
new node.next = data[s];
data[s] = new node;
}
}
public VALUE get(){
VALUE re = null;
int s = a.hashCode();
s = s%data.length; //通过散列找到该节点
Link <KEY , VALUE > newnode = data[s] ;
while( newnode !=null ){
if( newnode.key == a ){
re = newnode.value;
break;
}else{
newnode = newnode.next;
}
}
}
}
public class Link <KEY , VALUE> {
public KEY key;
public VALUE value;
public Link next;
}
来源:CSDN
作者:十年少i
链接:https://blog.csdn.net/fristjcjdncg/article/details/104087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