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启动流程
JVM基本结构
JVM内存空间:
1、方法区:
保存装载的类信息
-
- 类型常量池
- 字段、方法信息
- 方法字节码
通常和永久区(perm) 关联在一起
JDK6时,String等常量信息置于方法
JDK7时,已经移动到了堆
2、PC寄存器
-
- 每个线程拥有一个PC寄存器
- 在线程创建时创建
- 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 执行本地方法时,PC的值为undefined
3、JAVA堆
-
-
和程序开发密切相关
- 应用系统对象都保存在Java堆中
- 所有线程共享Java堆
- 对分代GC来说,堆也是分代的
- GC的主要工作区间
-
4、Java栈
-
- 线程私有
- 栈由一系列帧组成(因此Java栈也叫做帧栈)
- 帧保存一个方法的局部变量、操作数栈、常量池指针
- 每一次方法调用创建一个帧,并压栈
JAVA 栈之局部变量表: 包含局部变量 和参数,如下代码在栈帧中的结构:
public class StackDemo { public static int runStatic(int i,long l,float f,Object o ,byte b){ return 0; } public int runInstance(char c,short s,boolean b){ return 0; } }
runStatic runInstance
java栈之操作数栈:
与局部变量表一样,均以字长为单位的数组。不过局部变量表用的是索引,操作数栈是弹栈/压栈来访问。操作数栈可理解为java虚拟机栈中的一个用于计算的临时数据存储区。
存储的数据与局部变量表一致含int、long、float、double、reference、returnType,操作数栈中byte、short、char压栈前(bipush)会被转为int。
- 数据运算的地方,大多数指令都在操作数栈弹栈运算,然后结果压栈。
- java虚拟机栈是方法调用和执行的空间,每个方法会封装成一个栈帧压入占中。其中里面的操作数栈用于进行运算,当前线程只有当前执行的方法才会在操作数栈中调用指令(可见java虚拟机栈的指令主要取于操作数栈)。
java栈之函数调用:
public static int runStatic(int i,long l,float f,Object o ,byte b){ return runStatic(i,l,f,o,b); }
每次方法调用会创建一个栈帧并压栈(注意:此方法由于递归调用没有结束判断,最终会导致栈内存溢出)
栈帧 栈帧 栈帧
java栈之栈上分配:
JAVA中的对象都是在堆上进行分配,当对象没有被引用的时候,需要依靠GC进行回收内存,如果对象数量较多的时候,会给GC带来较大压力,也间接影响了应用的性能。为了减少临时对象在堆内分配的数量,JVM通过逃逸分析确定该对象不会被外部访问。那就通过标量替换将该对象分解在栈上分配内存,这样该对象所占用的内存空间就可以随栈帧出栈而销毁,就减轻了垃圾回收的压力。
- 小对象(一般几十个bytes),在没有逃逸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分配在栈上
- 直接分配在栈上,可以自动回收,减轻GC压力
- 大对象或者逃逸对象无法栈上分配
逃逸分析:通过对象的作用范围的分析,为其他优化手段提供分析数据从而进行优化。
逃逸分析包括:
- 全局变量赋值逃逸
- 方法返回值逃逸
- 实例引用发生逃逸
- 线程逃逸:赋值给类变量或可以在其他线程中访问的实例变量.
举例:
public class EscapeAnalysis { public static Object object; public void globalVariableEscape(){//全局变量赋值逃逸 object =new Object(); } public Object methodEscape(){ //方法返回值逃逸 return new Object(); } public void instancePassEscape(){ //实例引用发生逃逸 this.speak(this); } public void speak(EscapeAnalysis escapeAnalysis){ System.out.println("Escape Hello"); } }
使用方法逃逸的案例进行分析:
public StringBuffer createString(String ... values){ StringBuffer stringBuffer = new StringBuffer(); for (String string : values) { stringBuffer.append(string+","); } return stringBuffer; }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看出stringBuffer是属于方法返回值逃逸。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返回值得类型为String限定了StringBuffer的作用域在createString方法中从而不发生逃逸。修改后:
public String createString(String ... values){ StringBuffer stringBuffer = new StringBuffer(); for (String string : values) { stringBuffer.append(string+","); } return stringBuffer.toString(); }
通过-XX:-DoEscapeAnalysis关闭逃逸分析,默认是开启的
栈上分配举例:
public class OnStack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alloc(){ byte[] b=new byte[2]; b[0]=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ng b=System.currentTimeMillis(); for(int i=0;i<100000000;i++){ alloc(); } long e=System.currentTimeMillis(); System.out.println(e-b); } }
开启逃逸分析:
-server -Xmx10m -Xms10m
-XX:+DoEscapeAnalysis -XX:+PrintGC
输出结果:12
关闭逃逸分析:
-server -Xmx10m -Xms10m
-XX:-DoEscapeAnalysis -XX:+PrintGC
[GC 3076K->516K(10240K), 0.0197071 secs]
[GC 3076K->516K(10240K), 0.0023330 secs]
[GC 3076K->516K(10240K), 0.0080232 secs]
[GC 3076K->516K(10240K), 0.0014545 secs]
[GC 3076K->516K(10240K), 0.0010420 secs]
[GC 3076K->516K(10240K), 0.0010933 secs]
3112
栈、堆、方法区交互:
内存模型
- 每一个线程有一个工作内存和主存独立
- 工作内存存放主存中变量的值的拷贝
- 当数据从主内存复制到工作存储时,必须出现两个动作:第一,由主内存执行的读(read)操作;第二,由工作内存执行的相应的load操作;当数据从工作内存拷贝到主内存时,也出现两个操作:第一个,由工作内存执行的存储(store)操作;第二,由主内存执行的相应的写(write)操作
- 每一个操作都是原子的,即执行期间不会被中断
- 对于普通变量,一个线程中更新的值,不能马上反应在其他变量中
- 如果需要在其他线程中立即可见,需要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
volatile:
下面代码如果没有volatile -server 运行 无法停止 ,volatile 不能代替锁 一般认为volatile 比锁性能好(不绝对),选择使用volatile的条件是:语义是否满足应用
public class VolatileStop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stop = false; public void stopMe(){ stop=true; } public void run(){ int i=0; while(!stop){ i++; } System.out.println("Stop thr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VolatileStopThread t=new VolatileStopThread(); t.start(); Thread.sleep(1000); t.stopMe(); Thread.sleep(1000); } }
可见性
- 一个线程修改了变量,其他线程可以立即知道
保证可见性的方法
- volatile
- synchronized (unlock之前,写变量值回主存)
- final(一旦初始化完成,其他线程就可见)
有序性
- 在本线程内,操作都是有序的
- 在线程外观察,操作都是无序的。(指令重排 或 主内存同步延时)
指令重排
- 线程内串行语义写后读 a = 1;b = a; 写一个变量之后,再读这个位置。
- 写后写 a = 1;a = 2; 写一个变量之后,再写这个变量。
- 读后写 a = b;b = 1; 读一个变量之后,再写这个变量。
- 以上语句不可重排
- 编译器不考虑多线程间的语义
- 可重排: a=1;b=2;
指令重排的基本原则
- 程序顺序原则:一个线程内保证语义的串行性
- volatile规则:volatile变量的写,先发生于读
- 锁规则:解锁(unlock)必然发生在随后的加锁(lock)前
- 传递性:A先于B,B先于C 那么A必然先于C
- 线程的start方法先于它的每一个动作
- 线程的所有操作先于线程的终结(Thread.join())
- 线程的中断(interrupt())先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
- 对象的构造函数执行结束先于finalize()方法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qq99514925/p/10922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