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NA第一天

和自甴很熟 提交于 2020-01-20 00:38:27
  网络是由网络连接设备通过传输介质将网络终端设备连接起来,进行资源共享,信息传输的平台。

1.OSI与TCP/IP两者的模型结构:
OSI—七层参考模型
应用层:通过人机交互的界面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表示层:编码、解码、加密、解密
会话层:发现、建立、维持、终止会话进程
传输层:1.根据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服务
    2.提供可靠的传输:确认、重传、排序、流控
      TCP    UDP
    3.数据分段:MSS--最大段长度   MTU--最大传输单元
网络层:根据IP地址进行逻辑寻址
数据链路层: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为上层提供FCS校验
      MAC媒介访问控制子层---根据MAC地址来进行物理寻址
物理层:定义电气电压、光学特性、接口规范

TCP/IP—实际应用模型(五层或四层)
应用层(将OSI的上三层统称为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2.必知点:
MA—多路访问网络,在一个网段内节点的数量不限制;
点到点网络—在一个网段内只能存在两个节点;
判断网络类型的方法不是关注现下的网络拓扑结构,而是通过二层的封装技术来判断;
例如:
二层为以太网为MA 二层为HDLC/PPP为点到点
MA网络需要物理寻址;
点到点网络不需要物理寻址;

MTU:最大传输单元 默认1500字节
端口号:0-65535 其中1-1023为注明端口 静态端口(默认固定标记服务器的程序)
例如:HTTP 80 HTTPS 443 telnet 23 ssh 22 FTP 21 DNS 53
1024-65535 动态端口 高端口 常用于标记终端的进程号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
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仅完成传输层基本工作—分段、端口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传输控制协议
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在完成了传输层基本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面向连接—通过三次握手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之后才能传递数据
导致TCP只能基于单播通讯;
可靠传输—四种传输机制-确认、重传、排序、流控(滑动窗口)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PV4报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IP与OSI模型的区别:
1.层数不同:TCP/IP中将OSI的上三层合成为应用层;
故TCP/IP为5层模型;若定义4层模型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称为网络接入层;
2.TCP/IP的第三层仅支持互联网协议(IP-IPV4/6);OSI支持所有的网络层协议;
3.TCP/IP支持跨层封装–跳层封装 主要用于在路由器与直连路由器间沟通的协议(跨到三层) 交换机与直连交换机间沟通的协议(跨层到二层)
ICMP-ping 非直连间跨层到3层

跨层到3层报头时,使用分片填充的方法来分段数据;
协议号来区分进程;

跨层到2层报头时:
在非跨层封装到2层报头时,使用第二代以太网封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若需要跨层封装到二层时,启用第一代以太网封装
第一代的数据链路层为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合成;
LLC负责分片和提供类型号 ,MAC负责MAC地址和硬件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名词注释:
ARP:地址解析协议
AARP 正向:已知对端的IP地址,通过广播获取对端的MAC地址;
RARP 反向:已知对端的MAC地址,通过单播获取对端的IP地址;
FARP 无故:在刚使用IPV4地址时,对地址进行冲突检测;向本地IP地址进行AARP行为;

PDU:协议数据单元 对各层数据封装的单位称呼
应用层 报文
传输层 段
网络层 包
数据链路层 帧
物理层 比特流

DNS:域名解析服务,通过域名,解析为IP地址;
封装:将数据从上层加工到下层,数据变大;
数据封装顺序:
MAC(二层)-IP(三层)-TCP/UDP(四层报头)-data(数据报文)-FCS

解封装:封装的反过程;

流量进入到交换机后,先识别源MAC地址,生成映射列表(MAC地址表);再关注目标MAC,查询本地的MAC表,若表中存在目标MAC接口记录,将单播基于该接口转发;若没有记录,那么进行未知单播处理方案----洪泛
洪泛:除流量进入接口外的所有接口拷贝转发;

广播:将一个数据包发送到该本地广播域内的所有用户
实际是将目标MAC地址设定为全F,由于该MAC地址设计不被用于标记单个节点,交换机只能对其流量进行洪泛处理;

广播域-----交换机的洪泛范围

终端在访问其他终端前,通过目标IP地址判断是否与本地处于同一网段;
同一网段-----ARP获取对端MAC 若成功 单播通讯
若失败 放弃通讯
不同网段-----IP地址正常源、目填写,但目标MAC需要本地所在网段网关地址;
然后将流量传递给路由器处理;
正常使用ARP通过网关的IP地址来获取网关的MAC地址;

静态路由:
1、 基本配置
[r1]ip route-static 1.1.1.0 24 12.1.1.2
前缀 目标网段 下一跳
[r1]ip route-static 1.1.1.0 24 g0/0/0
出接口
建议:MA网络使用下一跳 点到点网络使用出接口

2、 汇总 –当到达一些连续子网,且基于相同的路径访问;可以将这些目标网段汇总成一个网段来编写路由,起到减少路由表条目数量的作用;
[r1]ip route-static 1.1.0.0 22 12.1.1.2

3、 黑洞—若汇总地址中存在网络内实际不拥有的网段时,将出现有去无回的现象;合理的地址分配和汇总设定将减少黑洞范围;

4、 缺省 — 一条不限定目标的路由;在查询完本地所有直连、静态、动态路由后,若依然没有可达路径才使用该条目;
[r1]ip route-static 0.0.0.0 0 12.1.1.2

5、 负载均衡
若到达同一目标地址,存在多条开销相似路径时,可以将流量拆分后延多条路径同时传输;

6、 空接口—当路由黑洞与缺省路由相遇后将必然出现环路,在黑洞路由器上配置到达汇总地址的空接口路由来防环
[r2]ip route-static 1.1.0.0 22 NULL 0

7、 浮动静态—通过修改路由的优先级(小优);起到路径备份的作用
[r1]ip route-static 1.1.0.0 22 13.1.1.2 preference 61 默认为60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