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研究之一:从腾讯问问的推出看腾讯面临的竞争压力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20-01-16 00:26:15
 腾讯“问问”上线有一段时间了,但目前还没正式对外推广。除了从前段时间腾讯低价收购问问的域名www.wenwen.com,让域名所有者倍感吃亏外(只卖了8W块,看来腾讯还真知道如何省钱,腾讯是派一个自然人去接洽域名的,域名所有者并不知情),炒得最凶狠的莫过于腾讯与百度之间那种微妙的关系了。 
      腾讯问问确实直指百度的重点产品百度知道,而且腾讯问问准备了专门的域名(www.wenwen.com),而现在该域名又转向搜搜(www.soso.com)的二级域名(http://wenwen.soso.com/z/Home.htm),可以看出,腾讯的意图非常明显,曾经互不搭边的两大巨头终于开始了第一次正面的交锋。 
       腾讯搜搜的推出有一段时间,而且目前居于搜索业内第四的位置,仅次于百度、Google、3721,最重要的是搜搜并没有做什么推广,但搜搜还不是定位于百度的竞争对手,而此次问问的推出之所以被如此重点炒作,是缘于百度知道的成功。 
       百度之前一直做技术提供者的角色,为新浪、搜狐提供搜索技术,靠这些微薄收入支持。在后来才转向自营。然而百度的红起来、火起来除了百度的MP3搜索外,最大的因素是百度知道和贴吧。众所周知的05年的超女比赛,百度贴吧为超女贡献了最大的声援力量,而超女亦为百度影响力的提升作出了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自此之后我们紧接着看到了百度的上市,看到了百度股价的飙升,看到了百度一系列大规模的研发计划,看到了百度大批量地招兵买马,这一切,都与当初的那些息息相关。 
       贴吧和知道对于百度如此重要,因此,腾讯有了问问和搜吧。 
       问题的敏感就在于此,腾讯依托巨大的用户量,而且是无须登录的用户,自然而然地使用问问和搜吧而无须注册!再加上依托即时通信软件QQ的便利性,这一切顺理成章地让百度感到巨大压力,也让社会舆论倍感兴趣,腾讯这个巨头向某个领域发力,某个领域的运营者立刻感到有压力,这话不假,连百度都要掉一身冷汗。 
       腾讯和百度已经是硬对硬了。如果没有了知道和贴吧,百度的用户粘性将大大减少;如果没有MP3搜索,百度的搜索流量即可要大幅下跌。而这些,腾讯利用其自身的巨大优势:用户、客户端软件,不仅挤入百度的传统搜索领域(搜搜、博客搜索、新闻搜索、音乐搜索),更是把百度的产品线全线做上去(问问、搜吧、Q吧、书签、播客、博客以及百度尚未进入的叨客(滔滔www.taotao.com,叨客是一个通过各种终端记录自己日常只言片语到网络进行分享的一个平台)这些全部是与用户相关的产品),而百度却没有客户端对抗腾讯,这让百度感到寒意倍添。这样一个强劲的对手,挟注册用户之威,临百度之城门,如何战,如何守,对百度都是一个考验。 
       我不得不佩服腾讯的创新中心。我们可以看到腾讯创新中心不断推出的创新产品就是以上产品,诸如:问问、搜搜、搜吧、Q吧、书签、播客、叨客等等,我们依然可以预计腾讯的下一个产品不会脱离腾讯的总体策略:借鉴——借鉴比较成熟,借鉴已被先烈进行了启蒙开发的应用。这让腾讯感到倍感兴奋,因为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自己不用进行用户教育了用户便马上可以开始很顺利地上手,用户可以很顺利地利用QQ客户端完成不同服务提供商之间的转换。若不是由于创新中心推出了“滔滔”,恐怕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是“饭否(www.fanfou.com)”,什么是“叨客”——创新中心确实很伟大! 
       百度当然也不是吃素的,不像那些小公司只有一味的惧怕,从博弈的角度讲,百度一定会迎战腾讯,双方的最佳策略都是“战”,所以业界对于此战预期是明显的。百度面临的最佳策略是:“战”。不战,百度会丧失更多收益,“战”虽然百度会消耗许多资源,但比起“不战”的损失来说还是要少的;而腾讯也“战”,是因为腾讯的最佳策略是“战”,不战,腾讯会面临着百度的逐步蚕食而自己无法进入百度的壁垒,“不战”的隐性损失比起“战”所消耗的资源以及未来可以预计的收益来说还是小得多的,所以,腾讯也会“战”。一场大战将是不可避免的,大战对双方是有损的,但对用户来说是有利的——用户可以享受到竞争带来的各种好处。 
       业界对于这两个互联网巨头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都倍感兴奋。当今互联网行业内已经形成几大巨头:腾讯系、百度系、阿里系、盛大系、网易系、新浪系、搜狐系、TOM系,以及新晋的分众系,这几大巨头各有优势业务,占据着优势行业资源,对于行业的影响巨大。此次腾讯不再是与赛我、博客中国之类不入流的竞争,此次挑战的是行业巨头,与之前挑战淘宝是一样的。那么腾讯会在这样的竞争中得到什么呢? 
       其实,我相信腾讯会有所作为,但我判断腾讯会在这样的战役中不断消耗元气,而不会取得战果,因而,“借鉴”成了腾讯避免消耗过多的救命稻草。行业巨头哪是小头目那样容易摆平的?淘宝容易搞定吗?不容易。腾讯挟巨大的用户优势进入C2C领域却被淘宝甩得越来越开,对于腾讯来说,就犯难了,是继续还是停止?腾讯的最佳策略仍然是继续。为什么,如果不继续,任由淘宝继续扩大优势,那么淘宝必然会构筑竞争壁垒,不仅小公司进不来,腾讯也进不来;那么,如果腾讯不进入百度的领域会怎样?腾讯是进入还是不进?腾讯的最佳策略是进入,为什么?如果不进入,任由百度继续扩大优势,那么百度必然会构筑竞争壁垒,还是小公司进不来,腾讯也进不来。 
       作为腾讯自身来说,为什么要进入这么多的领域呢(除了自己的个人增值业务领域外,进入的有门户领域、搜索领域、拍卖领域、网游领域、Web2.0领域、无线增值领域)?这与腾讯的战略目标有关,更与即时通信的特点有关。 
       即时通信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与人相关,人决定了即时通信的未来,这决定了一切! 
       看一看其他的巨头,他们的业务里,与人关系最密切的只有阿里系和盛大系,其余的,用户只是作为人的影子在为他们作贡献,而腾讯、盛大、阿里、Tom却是人直接对他们作出贡献,因而其业务方向产生了重大分歧。百度系、新浪系、搜狐系、网易系拼命想进入腾讯的方向,让用户贡献更多的收入;而腾讯系却一直谋求提升人的直接贡献的时候增加影子贡献。所以,我们看到了腾讯进军门户领域、进军搜索领域。而腾讯谋求影子收入的贡献需要留住用户,需要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这也是腾讯防止用户流失的一个策略,更是腾讯建立壁垒的一个策略,因而马化腾要提出“在线生活”的概念,巩固腾讯的地位。把人留住了,就好圈住人赚钱,各种增值应用的开发才有意义。 
       但我们却可以看到,腾讯的任何一个产品均是带有“借鉴”的影子?为什么? 
       腾讯当前的策略虽然是令人诟病的,这种策略主要偏重的一个原则是:防守,即使腾讯进入这么多领域,他依然只是在以攻为守,不断巩固自己——从腾讯从来就不出带有革命性的新产品就可以看出这种策略的防守性。但对于腾讯自己来说,这却是一个相当恰当的策略——在大家彼此相当的情况下攻不是时候。 
       腾讯虽然市值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最大,虽然收入最高,但我们要从全球的角度来看,腾讯只是小孩子。腾讯未必只是想成为中国第一,腾讯之所以低调,不是因为腾讯没有值得骄傲的东西,而是因为腾讯从全球角度来说,竞争力是偏弱的,就连其王牌即时通信QQ,在全球都只位居第三;腾讯的产品不仅受到Google、Yahoo、MSN等的威胁,还不断受到国内同行的挑战,腾讯不铺开产品线和其他竞争者竞争,到了其他竞争者形成壁垒的时候,腾讯必须花费更大的精力和金钱投入进去才能取得前期较少精力和金钱的收益,因此晚进入不如早进入,早进入不如就进入,腾讯更需要防止其他人建立壁垒反过来威胁自己。从这个角度看,腾讯的战略目光是长远的,小马伏枥,志在千里。与国外同行的竞争,对于不在同一个起跑线的中国小弟来说,还略显沉重,因而腾讯低调低调再低调。可以说,腾讯并没有因为当前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而是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发展的,这点相当不容易——换了谁做到第一都容易犯忘乎所以的毛病。 
       但腾讯的战线铺得太开,腾讯维持这些已有的战线已经相当不容易,如果还投入巨大精力去做更为复杂的从未有过的产品开发,做试验田,这对腾讯来说有些勉为其难,那样做就是真正的忘乎所以——新产品没做出来,结果后院被烧了,就会前后都没有路可走。腾讯只能用较小精力去换取更大的收益,维持原始积累的增加,以保证在将来一定的时候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真正产品创新,因而,当前来说,腾讯“借鉴”的策略对腾讯来说是最优的。这能保证腾讯防止其他竞争者在后院放火的同时,阻止竞争者形成壁垒,达到牵制的目的。 
       然而,与国外老大们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不是靠换换界面、玩点花样就能竞争到第一的。腾讯应该深深知道,腾讯身上所流淌的每一滴血,都来自别人。所以,就腾讯自身认识来说,应该对创新是非常有重视的,而且骨子里想的就是创新,从来都在梦寐以求——只是目前的现实还不允许!马化腾的边跟进边慢慢进行创新积累的策略体现了南方人的精明之处与远大理想——腾讯会让人害怕。 
       我相信,腾讯在内部一定在研究如何应对来自微软MSN的挑战,如何应对未来Google可能的竞争,如何应对Yahoo这只优雅老虎之眈眈,还要考虑阿里巴巴的运动轨迹,还要计算百度的加速度,还要估量网易可能有什么暗流,腾讯的四处都潜伏着敌人,腾讯应接不暇。 
       互联网是一个特殊领域,互联网是通的,再多形式的服务,都离不开的是人和内容,人和内容都是可以流动的。任何一家公司能提供的服务,都可能由其他从未提供过此类服务的公司来提供,用户都存在转化的可能性——没有一成不变的用户。 
       所以,表面上QQ与MSN的互联互通问题已经冷寂多时,然而暗战却一定从未停止,腾讯在研究MSN的策略,MSN也一定在想办法让腾讯疯狂。从我面试腾讯回答QQ与MSN互联互通的问题的那刻起,我便明白了腾讯低调的所有理由以及“借鉴”的全部原因。 
       腾讯的问问实在不是新鲜的东西,但放到腾讯上的效应却与放到其他地方的效应完全不同。 
       一个事实就是,同样是模仿,腾讯可以拿一只团队,花半年的时间去研发一个与百度完全一样的“问问”;而当初我负责研发管理的“XXXXXX”,同样是模仿百度知道,却只要了一个刚结束培训的程序员、一个页面制作人员和15天的时间,我们的功能和体验相较“问问”而言更好,有诸多的创新之处,如融合了百度贴吧功能;同样是模仿,腾讯还没放出来就让大家炒得沸沸扬扬,而我们当时XXXXX出来的时候虽然也是在热烈的庆祝之中度过的,但却只有我们自己的声音。 
       尤记得当初项目结束开项目总结会,我说:“XXXXX是XX毕业后进入公司,所做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然而,在项目周期内,XX非常完美地完成了,同时XX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非常感谢XX为这个项目的如期完成所付出的努力!” 
       那时候,我觉得我们非常伟大——我们用极少的投入做到了大公司花费巨大代价才能做到的事情,而且比他们做得更好! 
       那时候的四周,是多么的安静,我也能感觉到四周是安静的,并没有那么多的厮杀。 
       我想,在大公司恶战的时候,小公司之所以能有机会,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吧。

http://user.qzone.qq.com/15742600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