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之路】我的软考修行路(写在2019年最后一周)

戏子无情 提交于 2019-12-23 19:49:23

【系统分析师之路】 我的软考修行路(写在2019年最后一周)

  • 【摘要】

本文首先交代了博主参加软考的背景,然后结合自己高项的实际经验,总结了自己在高项中良好的方法论和实践上的不足,针对接下来的软考高级考试(系分),分别在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三个维度,制定并全面调整了自己的复习应考策略。在文章的最后,写了自己这些年参加软考的心态变化和一些感触。

  • 【背景介绍】

  10多年前从第一次参加软设和系分考试开始,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想在未来的某天,通过自学考过软件水平高级的资格:系统分析师。但人生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2019年下,高项再一次把我拦截在了高级的门外,打破了自己定下的先高项再系分的战略计划。
  前几天在看了系分的考试介绍后,感触颇多。为了更好的复习应考将来的系分(软考高级),觉得是该回顾自己五次参加软考的胜败得失(1胜4负,其中高级全负),更该停下脚步总结总结自己的学习和应试方法了。于是我结合了高项的实际经验,分别在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三个维度,分析了难点,总结了不足之处。并全面调整了自己的复习应考策略。

软件设计师:2007年上半年
上午成绩:57.00
下午成绩:57.00

系统分析师:2008年上半年
上午成绩:41.00
下午成绩:45.00
论文成绩:45.00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2019年下半年
上午成绩:53.00
下午成绩:41.00
论文成绩:49.00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2019年上半年
上午成绩:50.00
下午成绩:48.00
论文成绩:21.00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2018年下半年
上午成绩:51.00
下午成绩:49.00
论文成绩:37.00

  • 论点一:综合知识(实施分析考点,逐一击破的战术)

  综合知识最大的困难点就是范围广,无法押题。不管是高项还是系分,虽都是选择题,但要想通过该项考试,没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积累是不行的。很多人在应对高项的选择题时都采用刷题库+猜题结合的方法。从通过考试的角度看,确实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方法。但对于巩固知识点为目的的我来说,其实并不是很好的实践。所以在应对高项的考试中,我采用的方法是复习完高项的考点,接下来对应系分的考点的方法。系分特点就是百搭,从项目立项到项目运行维护什么都搭上点边,所以即便是高项的考试,总有5-10分的知识点是出自系分,还有10-15分是系分和高项重叠的考点。有了系分的知识扩充,再加上项目管理的知识,不管是真题还是模拟题,使我高项上午题长期维持在50分以上,也是高项中感觉最稳的科目。(猜题的那部分往往都会猜错,一直觉得自己RP不好)。

  其实仔细分析后不难发现,不管时高项还是系分,它们考查的知识点就那么几个,通过统计下面的数据发现,70%的考点都是重复考点,也就是同一个考点换个角度来考查,考点就这么多,逐一掌握后,很容易摸索出出题老师的思路来。将来在对应系分备考的时侯,首先要肯花时间,对各个考点逐一击破,力求掌握为止。考试时先分析本考题考查的考点是下表中哪一个,然后再作答,以上两个对策都无法实施的情况下,再用猜题。高项实践也证明,在手上资源充裕的情况下,用以上的策略对应综合知识的考试是很好的一种实践方法。

系统分析师上午综合知识考点分布图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5 CISC,局部性原理,流水线,多级存储(Cache,内存,磁盘),校验码,Flynn,多处理机 6.67%
计算机网络 7.2 网络规划设计,网络故障检测,网络协议,IPv6,4G 9.6%
操作系统 6.8 PV操作与前驱图,虚拟存储,位示图,输入输出控制,微内核,SPOOLing 9.06%
数据库系统 7 三级模式,逆规范化,数据库设计,视图,主键外键,模式分解,完整性,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9.33%
系统配置性能评价 1 性能指标,阿姆达尔,系统性能评价 1.33%
信息化战略规划 8 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应用集成,决策支持系统,商业智能 10.67%
软件工程 8.2 开发模型,净室软件工程,系统设计,极限编程,QFD,软件文档,逆向工程,统一过程,条件测试 10.93%
需求工程 9 需求管理,需求捕获,用例与类;UML图,用例驱动,面向对象分析,多态性 12.0%
项目管理 2 项目计划,范围管理,Pert图,甘特图,风险管理,质量管理,配置管理 2.67%
信息安全 3.8 加密算法,数字证书,入侵检测,病毒,审计,防火墙,安全协议 5.07%
法律法规与标准化 4 商业秘密,著作权,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标准的类型 5.33%
多媒体基础知识 2 采样,量化,多媒体应用框架标准,媒体分类,数据压缩技术 2.67%
数学与经济管理 6 关键路径,最短路径线性规划,决策论,动态规划,数学建模 8.0%
专业英语 5 系统分析相关专业知识 6.77%
  • 论点二:案例分析(实施加深基础,发挥优势,寻找套路的战术)

  先说说高项的案例,都说”得计算者得案例”,这点确实不错,但有时候还需要加一句:案例不用来卡通过率。现在回头看看,个人觉得案例其实是三科中最难的,难在时间短,而且主观成分多。回顾三次高项的考试情况,过了两次被卡一次,过了的那两次也都在45-50分之间,也就是说,阅卷老师批得严些就挂,不严不卡的前提下才可以稳过。把命运交给阅卷老师确实有点不太妥当。自我分析自己的案例分析,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以下这三点:第一,本人知识的广度还是可以的,但下午一科目主要考查专业知识,没有深度恐怕是不行的。所以很多知识点只达到【了解】级别是不够的,至少要达到【掌握】甚至是【能综合运用】才算过关。第二,案例分析其实出题也是有倾向性,就拿高项来说,题型包括了知识背诵题,找错找对题,理解题等。虽然做了不少的真题,但自己还没有分析并掌握出题老师的出题思路,并根据思路去作答,这也是我一直案例在45分之间徘徊的重要原因把;第三,就是阅读速度和考场的心态改善调节了自己做了还不够好。其实系分的案例分析估计比案例更难些。因为需要结合实际工作考查对系统分析的能力。

  案例通过与否不能将主动权交给阅卷老师,高项如此系分更是如此。针对案例,在接下来的备考中,我制定了以下的战略:扎实基础,做到了解知识点到掌握知识点的转变;刷真题找Pattern,因为考试和软件设计架构设计雷同,必然有可以抽象化的东西,找到并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应考”设计模式”,将大大改善案例的成功率;其三可能就针对系分本身了。系分和架构不同于高项,是可以选题的,很多系分考生直接放弃嵌入式去选择其他题目,而我也该选择自己擅长的,重点备考自己的擅长的科目:嵌入式。通过以上策略的改变,目标就是案例拿高分至少不让命运再一次交给阅卷老师。

  1. 多练历年真题,熟悉答题规则,习惯意外
  2. 对于技术主题,要自己有意识组织语言进行总结
  3. 善于顺势而为的解题
  4. 从容的心态上考场
  • 论点三:论文(实施构件化地改善与调优的战术)

  如果不是高项的论文,本人在18年下就该通过高项的考试,可以说论文一直是本人的一块心病。(当然也正因为一直高项没过,才反复复习了多轮,并总结了不少组织过程资产)论文也是主观性最强的一门课程。在高项论文考试中,在前两次论文被卡的情况下,主动改变并采用了以下两点论文的作战策略。第一改变收集素材的方式,把47个过程都简单的写了一边,自己是如何结合项目,采用什么工具和技术,把输入转换为输出的,不知不觉自己就写了三万个字;第二采用并改善了论文的模板,其实批阅论文就是一个流水线的工作,阅卷老师就像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一天需要看N多的论文。流水线的知识点在计算机组成原理里面学过,往往需要并行作业来达到提速的效果,但人并不是计算机,会审美疲劳会疲倦,在这个背景下,字的美观和框架感往往比你论文写什么内容都重要。为了迎合阅卷老师快速可批改的情况,一定要突出自己的摘要,子论题,项目完成总结的情况,如果能让阅卷老师一找就能找到,那阅卷老师对你的第一印象自然就不会差把。

  改变策略通过了高项论文后,将来还将会面对系分的论文。系分的论文框架,项目背景,项目总结这些都是一样的,所以高项的策略都可以照搬着用。除此以外,对论文内容的局部调优,向设计信息系统一样,对论文进行框架设计,把自己的论文构件化,不同的论题用不同的构件进行组装,从而真正做到变的是论题变得是素材,不变的是架构和写作技巧。不管将来考高项,还是系分,还是架构,与其重视押题,不如把精力都花在实施以上的论文策略上。

  1. 早早选好项目,早早的学好写作技巧
  2. 学各项技术时,就有意识的想想这项技术能不能用在我的项目中,如何用
  3. 论文要准备的时素材,素材时组织成文的构件,构件全了,什么都不是问题
  4. 提早练练字,考场上心态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 写在最后(心态在转变)

  虽然高级主观评判的因子较大,不喜欢通过控制主观题的评分松紧来调整通过率。但平心而论,软考的确是一门不错的考试。当然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说实话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打个比方并不是说你有了高项的证了就可以胜任项目经理的角色,任何的知识体系不学以致用都是不行的。

  这几年通过软考,哪怕自己没有通过考试,但不知不觉在备考中,自己的写作总结能力提高了,对于项目管理,系统分析,也有了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会用这些知识体系的内容去思考工作中,甚至是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也明显感觉到自己有了对工作的目标和追求。从最开始把软考当作一种吹牛的资本(包括为了挂靠等目的);随后把软考当作一个项目做,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并用了架构的方式做这个项目;到现在已经把软考当作自我的一种能力修行,慢慢的心态转变了。这就是我这些年参加软考后最大的感触。

  我的软考修行:正在路上

  作者:进击的横打(写在2019年最后一周)。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