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和用法
replace() 方法用于在字符串中用一些字符替换另一些字符,或替换一个与正则表达式匹配的子串。
语法
stringObject.replace(regexp,replacement)
参数 | 描述 |
---|---|
regexp | 必需。规定了要替换的模式的 RegExp 对象。请注意,如果该值是一个字符串,则将它作为要检索的直接量文本模式,而不是首先被转换为 RegExp 对象。 |
replacement | 必需。一个字符串值。规定了替换文本或生成替换文本的函数。 |
返回值
一个新的字符串,是用 replacement 替换了 regexp 的第一次匹配或所有匹配之后得到的。
说明
字符串 stringObject 的 replace() 方法执行的是查找并替换的操作。它将在 stringObject 中查找与 regexp 相匹配的子字符串,然后用 replacement 来替换这些子串。如果 regexp 具有全局标志 g,那么 replace() 方法将替换所有匹配的子串。否则,它只替换第一个匹配子串。
replacement 可以是字符串,也可以是函数。如果它是字符串,那么没有匹配都将由字符串替换。但是 replacement 中的 $ 字符具有特定的含义。如下表所示,它说明从模式匹配得到的字符串将用于替换。
字符 | 替换文本 |
---|---|
$1、$2、...、$99 | 与 regexp 中的第 1 到第 99 个子表达式相匹配的文本。 |
$& | 与 regexp 相匹配的子串。 |
$` | 位于匹配子串左侧的文本。 |
$' | 位于匹配子串右侧的文本。 |
$$ | 直接量符号。 |
注意:ECMAScript v3 规定,replace() 方法的参数 replacement 可以是函数而不是字符串。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匹配都调用该函数,它返回的字符串将作为替换文本使用。该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匹配模式的字符串。接下来的参数是与模式中的子表达式匹配的字符串,可以有 0 个或多个这样的参数。接下来的参数是一个整数,声明了匹配在 stringObject 中出现的位置。最后一个参数是 stringObject 本身。
实例
例子 1
在本例中,我们将使用 "W3School" 替换字符串中的 "Microsof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var str="Visit Microsoft!"document.write(str.replace(/Microsoft/, "W3School"))</script>
输出:
Visit W3School!
例子 2
在本例中,我们将执行一次全局替换,每当 "Microsoft" 被找到,它就被替换为 "W3School":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var str="Welcome to Microsoft! "str=str + "We are proud to announce that Microsoft has "str=str + "one of the largest Web Developers sites in the world."document.write(str.replace(/Microsoft/g, "W3School"))</script>
输出:
Welcome to W3School! We are proud to announce that W3Schoolhas one of the largest Web Developers sites in the world.
例子 3
您可以使用本例提供的代码来确保匹配字符串大写字符的正确:
text = "javascript Tutorial";text.replace(/javascript/i, "JavaScript");
例子 4
在本例中,我们将把 "Doe, John" 转换为 "John Doe" 的形式:
name = "Doe, John";name.replace(/(\w+)\s*, \s*(\w+)/, "$2 $1");
例子 5
在本例中,我们将把所有的花引号替换为直引号:
name = '"a", "b"';name.replace(/"([^"]*)"/g, "'$1'");
例子 6
在本例中,我们将把字符串中所有单词的首字母都转换为大写:
name = 'aaa bbb ccc';uw=name.replace(/\b\w+\b/g, function(word){ return word.substring(0,1).toUpperCase()+word.substring(1);} );
来源:https://www.cnblogs.com/smiler/archive/2010/05/26/174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