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整理各种裤子,由于太大用了ntfs-3g挂载硬盘,拷贝到了centos服务器上,结果没有注意文件名的编码问题,总要修改所以说config/i18n配置文件,而且通过ssh连接要经常切换客户端的字符集,无奈,拷回硬盘上,在window上弄吧,结果,文件名出现各种乱码。。。。崩溃了。安心学习了。。。
(其中涉及到了ntfs-3g,ssh远程客户端,以及linux的/etc/sysconfig/i18n配置,没有一一测试,除了ntfs-3g不知道是否涉及字符集,其他都涉及到了,思路比较乱,想到哪写到哪了)
问题根源:由于Linux与windows采用了不同的字符集来处理中文文件名,Linux用了utf-8而windows用了gbk,进而导致文件名处理的混乱。
我的做法是:
1、利用convmv 在linux上将所有文件名编码转换为gbk,再通过ntfs-3g将文件拷到移动硬盘,最后拷回电脑,在windows上能够正常显示。
2、处理文件
3、将文件拷回linux
4、利用convmv将文件名转回utf8
由于习惯了在windows上开发, 想自己写一个py脚本实现在windows上将文件名字符编码进行转换的功能,但是马上问题就出现了。
下面请看:
def conv_gbk_to_utf8(path):
if os.path.exists(path):
print 'converting filename to utf8...'
else:
print 'The path is invalid!'
return -1
for root, dirs, files in os.walk(path):
for filename in files:
charset = chardet.detect(filename)
if charset.get('encoding') in ['utf-8', 'ascii']:
continue
else:
print charset
conv_filename = filename.decode('gbk').encode()
res_filename = os.path.join(root, filename)
conv_filename = os.path.join(root, conv_filename)
shutil.move(res_filename, conv_filename)
# modified the charset of name of the dirs
for root, dirs, files in os.walk(path):
for dir in dirs:
charset = chardet.detect(dir)
if charset.get('encoding') in ['utf-8', 'ascii']:
continue
else:
conv_dir = dir.decode('gb2312').encode()
res_dir = os.path.join(root, dir)
conv_dir = os.path.join(root, conv_dir)
print res_dir, conv_dir
shutil.move(res_dir, conv_dir)
对于一般的文件名都没问题,但是由于windows对文件命名有着一个限制。就是 ? : " < > 等符号无法被作为合法字符。
那么当一个名为 新建文件夹 的文件夹 ,将字符集从gbk转换为utf8之后,会显示为:鏂板缓鏂囦欢澶, 其编码为:E6 96 B0 E5 BB BA E6 96 87 E4 BB B6 E5 A4 B9 ,如果用编辑工具转换发现实际转换后的字符应该是鏂板缓鏂囦欢澶? B9被丢弃了。
结论:在用程序转换后,出现的特殊字符,会被操作系统丢弃,因而也无法复原。所以这种方法,目前走不通。。。也隐约证明了,为什么之前在网上搜索文件名编码转换工具都找不到了吧。。。。
ps:回去又研究了下,shutil.move的实现方法是对文件直接调用os.rename对文件夹采用copytree和rmtree来实现重命名目录的。在copytree中调用了
os.makedirs(dst)
然后调用了nt.py中的
mkdir(name, mode)
这步是有c实现的底层库,而在这步就会产生丢字节B9的现象,因此如果想实现此功能需要修改底层实现。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2269890/blog/492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