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思考之(二)---介绍什么是思维模型,分析它的本质内涵

别等时光非礼了梦想. 提交于 2019-12-06 15:11:52

我们最熟悉的决策方式

前段时间,我在一个面向“独角兽”企业高管的培训营中,向管理着几千人团队的企业高管们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在你管理的团队中,有下属缺乏工作责任心,你会怎么处理?”
有人说:“我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责任心影响他。”有人说:“没有责任心的员工就不能待在我的队伍里,立刻开掉。”也有人说:“我要先和他好好谈谈心,了解一下他为什么没有责任心,再做决定。”……大家你来我往地提出了很多方法。
这时,我没有继续讨论这些方法的好坏,而是换了一个角度问大家:“我们每个人都能提出各种建议,可是,我想问问大家,你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你给出建议的依据是什么?”
有人说:“我遇到过这种情况,这么干最有效。”有人说:“我以前的领导教我的。”还有人说:“这个自己想想,就应该这么做啊。”……
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大家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不尽相同,但是,答案的来源非常相似:源于个人的过往经验。
也就是说,我们做决策的依据,主要是个人的过往经验。
确实,靠个人经验来做决策,在过去是很有效的策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过,通过个人经验做决策,会越来越有局限性。几百年前,绝大多数中国人一辈子生活的圈子,也不会超出村落50里。对他们而言,在乡土村落生活30年的经验,就足以指导接下来一辈子的生活了。
然而,今天,我们生活的村落已经扩展到了全地球,任何一个人的有限经验,都无法应对未来的问题。比如,你的父母怎么会有经验指导你如何在抖音时代建立自己的影响力?
这时,我们需要有新的决策依据。

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决策方式

任正非的华为公司在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此前,中国没有一家公司遭遇过美国这个全球最发达国家动用各种力量打压自己的情况。然而,当危机出现时,至少在美国的第一拨花式打压下,华为的表现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期。人们突然发现,华为公司居然未雨绸缪了近10年,积累了强大的技术与产业优势,形成了如此强大的竞争力。
这让我很好奇任正非为什么能做出这些有前瞻性的战略决策。
带着这个问题,我去追溯任总此前思考问题的方式,结果发现,很多年前,任正非做商业决策的依据就与众不同。例如,早在2012年华为公司的内部会议上,任正非就提出用物理学中的“熵”概念指导公司经营,后来又引入物理学的耗散结构指导企业管理;在制定组织战略时,任正非又提出要借鉴李冰千年之前建造水利工程都江堰时提出的“深淘滩,低作堰”理念。
任总的这种思维方式真的独特。你想想,有几个人会在研究企业发展的时候,用物理学原理?又有几个人在制定公司战略的时候,用水利工程原理?因此,我们一定要追问:为什么任总在经营企业、面对未知风险时,会用这些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学科概念呢?
答案便是:任总做决策的依据超越了绝大多数人所用的经验决策法,他选择运用各个学科最重要的基础原理和规律做决策依据。这种独特的决策依据,成为任正非人生决策路上能够先人一步的关键。
为什么说,用不同学科的原理做决策就比个人经验更有效呢?
这是因为,更多人的经验比一个人的经验更可靠、更广泛,严谨验证过的结论比个人随机的总结更可靠。
用那些超越了个人有限经验,被人类严谨、反复验证的跨学科原理和规律做决策依据,我们做出正确决策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
这是这个时代最厉害的决策方式。

打破科学壁垒

我有一个做教育创业的朋友,他的公司发展很快,短短几年已经融资到B轮。当我问他为什么项目发展这么快时,他说:“在这个领域,我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向竞技体育行业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觉得很奇怪,一家做教育的公司怎么会和竞技体育有关呢?对大多数人而言,如果做教育公司想要拥有竞争力,应当是学各种教育学的理论,怎么会想到去学竞技体育的知识呢?
我这个朋友是这么说的:
“其实教育行业,尤其是面向大众的教育,普遍是公立教育,解决的是普惠的问题,没有那么多资金深入地研究教育技术的细节。竞技体育和教育的共同点是,都在解决一个问题,即如何用策略帮助一个人行为更快地发生改变,能力更快地得到提升。
“但是,竞技体育的激励机制不一样。一旦一个人的成绩提升到世界顶端,带来的奖金、商业代言以及各种回报都是极高的。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有动力,也愿意投入资金去挖掘各种可行的技术和方案。
“所以,我们就可以去借鉴竞技体育当中的技术和方法,启发我们改进教育中的做法,把成熟行业提升人的能力所形成的经验和方法迁移到教育行业。”
我朋友的做法,就是用看似完全不相干的跨行业经验,创造自己创业竞争的独门优势。当我把这个案例讲给身边的朋友听时,他们第一时间的反应不是“哇,好棒”,而是充满怀疑,因为这和他们通常的做法太不一样。他们会说:“这是个个案吧,大多数人专业知识还学不完,还要学专业外的知识吗?”“再说,专业外的领域也太大了吧,我从哪儿入手?他可能是运气好,碰到了能提供帮助的领域。让我去学陌生的知识,还不如学我的专业知识来得快呢。”我发现,我们大多数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习惯于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找解决答案,天然地缺乏一种跨行业、跨领域寻找解决方案的意识。
产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有很多,如人的习惯性防卫——因为和自己过去的做法不一样,所以先怀疑新事物的可行性。比如,人们通常愿意在熟悉的圈内给自己找理由,而不愿迈出舒适区做挑战。
我想,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人以为从跨领域中寻找解决方案,就是要学很多陌生的新知识,这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可能难度太大。这个想法是阻碍我们跨学科学习的重要误区,其实:跨学科学习的关键根本不是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找到不同领域间面临的共同问题。
因为,尽管各个行业看起来差别很大,但从本质上来讲,每个行业或者学科都是人们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发展起来的。只不过,相同的问题,在不同的行业出现时,披上了不同专业术语的外衣,让我们误以为它们是不相干的问题罢了。
我有一个做游戏开发的朋友说,现在国内大多数游戏公司的市场估值都不高。为什么?因为投资人认为要持续开发好玩的、高品质的游戏内容是很难的,一家公司很难让每个游戏都充满创意,所以,投资人就不太看好游戏公司的长期发展。

怎么办呢?他想到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向好莱坞学习,向电影制作公司皮克斯学习。因为游戏制作和好莱坞、皮克斯一样,都是在解决如何给人创造一段美好体验的问题。它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困难:如何持续创造高品质的内容。
由于中国电子游戏行业的发展只有二三十年时间,还没有积累和发展出成熟的游戏设计理念和方法,但在已经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影视行业,好莱坞和皮克斯已经形成了如何创造让人有愉悦体验的方法论。这样的方法论显然能启发同样在做体验内容的游戏行业。
很多时候,在某个领域是全新、陌生的问题,而在另一个领域可能是已经经过很长时间研究和分析的老问题了。只是由于人为的专业学科的划分,我们不知道其他领域发生的事,再加上一些专业名词的阻碍,我们更难理解不同概念和方法究竟在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导致我们以为隔行如隔山,误以为其他领域的知识和自己毫不相关。实际上,一旦脱下问题的外衣,去看内在的结构,不同领域解决方式的策略,都是可以给我们启发和借鉴的。
我之所以提倡跨学科地寻找各个领域的思维模型,就在于不同领域都在解决相似的问题,而每个领域中解决某类问题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去找那些发展水平更高领域的解决方案,搬到发展水平较低的领域。这就是创造性学习,也是我们解决创新问题的一种重要策略。
我从这样的跨学科学习方法中受益良多,但我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陌生的,很少去使用。“是什么拯救你的,你要用它拯救这个世界。”因此,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向大家介绍这种新的思考、学习方法,让大家拥有更强大的思想武器,提升洞见本质、提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