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史》读后感优秀范文5000字

一笑奈何 提交于 2019-12-02 19:40:36

《传播学史》读后感优秀范文5000字:
作者:童骞瑶;《传播学史》这本书,可以说是我阅读的第一本与与新闻传播学有关的书籍。第一次接触与新闻传播专业有关的知识和历史,内心不免有一些好奇与兴奋。拿到书之后,先是感叹此书的厚度,再从目录开始细读,传播学历史的框架就那样生动清晰得展现在眼前。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因此,读传播学史也是我们更全面深刻了解这门学科的前提。作者EM罗杰斯运用了一种独特的视角,在人的基础上理解传播学史,全书涉及了众多新闻传播史知名人物,以他们的个人经历为线索贯穿传播学历史,让这一段伟大的历史更加有血有肉。
该书共有三个部分,从传播学的起源讲起,后详细描述其发展历程直到最后的建立。同时,书中也贯穿了个人传记、历史、理论三种形式,使我对传播学历史有了更加全面系统地理解。
第一部分是“传播学的欧洲起源”。在这一部分之前,我首先认识了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他一生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成为传播学的奠基。施拉姆的口吃直接影响了他对传播学的关注,导致传播学的最终建立。这点是非常有意思的。可以说施拉姆因为一个人生的小意外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的贡献。施拉姆建立了衣阿华大学第一个传播学博士课程在一个新闻学院——这是第一个关于传播的印刷途径的专业培养单位——的开设,直接导致了传播领域之被区分为两个分支学科: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其后,达尔文的进化论、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马克思和批判学派也是对传播学产生重大影响的渊源。

《传播学史》读后感优秀范文5000字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西方文明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其创设的进化论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也间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库恩曾说:“达尔文的进化思想构成了对自然科学的根本重建,这在进化的生物学的狭窄范围之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科学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于传播学学者来说,达尔文特别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人类和动物的表情》,它出版于1873年。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将库利和帕克那样的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引向社会学领域。其次,达尔文对非语言传播的研究开展起到了助力作用,非语言传播学作为传播的分支专业,此番助力引起了人们对传播的广泛兴趣。最重要的是,进化论的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机制被广泛运用在研究群体生态学的学者理论中,其中也不乏许多传播学者的理论,这使得其思想在学术界得到渗透,进而对传播产生影响。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提出了“无意识”现象。
另一方面,弗洛依德的主要贡献是他对于无意识的认识,对于超出我们理性控制的精神力量的影响的认识,对于性欲在个体从婴儿时期起的精神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对于社会科学在美国的发展,S·弗洛伊德是自19世纪以来欧洲的三个影响力量之一。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它们掩盖在无意识之中——之年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精神分析理论作为对行为的一种内在考察的个体性的解释,是通过对无意识的理解而发展起来的。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将弗洛伊德分析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批判学派的传播理论。三大思想相互吸收影响,交叉着对传播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了今天的批判的传播理论。批判学派对于偏见的颇有影响的研究在阿多诺等人(1950)的《权威人格》中有记载,它代表了一种以量化心理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格问题的精神分析理论。
另外,还有帕洛阿尔托小组和交往传播。帕洛阿尔托小组并未被组织成为一个大学的系或学院——它们以单一的学科为中心——而是被组织成一个松散地连结在一起的学者小圈子,这些学者从事精神健康、家庭治疗和精神分裂症等与传播有关的问题研究。童年读后感(http://www.simayi.net/duhougan/2572.html)小组有一个中心问题(如果人们愿意的话,它可以是限制性的),对它而言,人类传播被解释为主要的答案。对于传播学说,从帕洛阿尔托小组的工作中吸取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既重视假定的实在,也重视传播问题。该小组声称,人类传播作为通向两个或以上参与者相互理解的一个步骤,不仅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和成功的。
个体的信息交流也可能是非语言的、无意图的、可产生悖论的,也可用作一种治疗的手段。1950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德国重建社会研究所以后,法兰克福学派恢复对于弗洛伊德的重视。研究所再次对精神分析理论发生兴趣,而这种兴趣是由马尔库塞所引导的,后者在1932年已经加盟了研究所,但是他的主要工作是在20世纪50和60年代表现出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兰克福学派主要批判后资本主义,因为后资本主义用大众媒体广告操纵着人们的精神,这样人们就会渴望消费产品,就会丧失他们的批判和抗争性的思想路线(昆顿,1974)。但是,当20世纪60年代的学生运动真正反对现存的制度时,法兰克福学派的手批判的学者们则因为学生由激进主义引起的幼稚破坏性而感到灰心丧气。
再次,在第二部分中还提到了批判学派和传播研究中的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对于大众传播在社会中的作用的看法极其不同。批判学者认为,大众传播被现存的制度用来控制社会,而经验主义学者认为媒体能够帮助改进社会中的社会问题,并能够引导渐进的社会变化。今天,批判的学者和经验主义的学者的截然相反的理论观点经常将他们带入尖锐的冲突之中。事实上,批判的和经验主义的裂痕是今日传播领域中最明显的分歧。由于历史原因——这个历史原因可追溯到他们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开始——批判学者一般都反对实证主义,而且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倾向于哲学。可以说,在传播学史的发展进程中充满了不同学派的悖论,就如同中国古代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想交融才能进一步使传播学丰富、立体。然而,批判学派在今天的地位又如何呢?欧洲、北美和拉美的回答是不同的。在最近几十年复兴起来的法兰克福学派中,J·哈贝马斯及其学生A·韦尔默成为主要人物。哈贝马斯1954年在波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后从1956年—1961年加入法兰克福的社会研究所。在担任了各种学术职务以后,1983年他作为所长返回社会研究所。他也是法兰克福大学的哲学教授。哈贝马斯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在高度抽象的层次上运作,他反对实证主义,强调唯物主义。他希望传播成为解放性的,从其效果研究中摆脱出来。
第二部分是“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众所周知,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其传播业也十分发达,毋庸置疑美国是传播学的奠基大国。传播学之所以在美国发展,很大原因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导致大量的知识分子流亡到美国,传播学研究中心也由欧洲转移到美国,这一时期有大量的传播理论诞生,并逐步形成三大学派。衍生的许多学派中,最著名的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非常非常重要。芝加哥学派的R·帕克在柏林大学随西梅尔学习时,获得了对于报纸在舆论方面的作用的洞见。后来,帕克把西梅尔的这一理论视野转变成美国大众传播的经验主义研究。同时,芝加哥学派对美国社会科学的重要影响被完好地记录下来。
同时,该部分内容包括芝加哥学派、拉斯韦尔和宣传分析、拉扎斯菲尔德和大众传播效果、勒温和群体动力学、霍夫兰和说服研究、维纳和控制论以及香农和信息论。其中不乏对一些知名学者的探究,例如A·孔德和他的实证主义:A·孔德是社会学之父,1839年论证社会学之被承认为社会科学的问题。孔德还为这个世界贡献了“实证主义”。实证主义信念认为,科学方法能被用于人类社会行为的研究,以便帮助解决社会中的社会问题。;以及在巴黎大学稳坐社会学第一把交椅的E涂尔干,他写了《自杀》一书,这是关于自杀率的一个早期的重要的经验研究。涂尔干还以一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而开社会学方法论的先河。他(与G·西梅尔)一起)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学的共同创立者;另外,G·西梅尔也是现代社会学的创立人之一,他特别对芝加哥学派产生了影响。在西梅尔那里,我们可以看到关于社会网络、城市生态学和社会距离以及边缘人等概念的研究。芝加哥学派的R·帕克在柏林大学随西梅尔学习时,获得了对于报纸在舆论方面的作用的洞见。后来,帕克把西梅尔的这一理论视野转变成美国大众传播的经验主义研究。达尔文和进化论、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马克思和批判学派是对传播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三大思想渊源,通过梳理这三大思想对传播学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传播学研究传统的划分问题。
通过这些美国传播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人物对传播的贡献来进一步深化了我对美国传播以及世界传播历史的认识。并且生动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总让我禁不住好奇这些人们用生命的经历来一步步将传播学奠基作出贡献的心理活动。
第三部分是“传播学领域的建立”。通过前两个部分对传播发展历程的详细描述,该部分又回到了传播学奠基人威尔伯施拉姆的身上,表现了他对于传播学建立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述说了传播学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成立研究机构以及对传播学领域建立做出的努力。虽然在第一部分之前已经提到了施拉姆,在最后一个部分又花了重大的笔墨来详细的写他本人的经历和传播学的建立过程。这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一个学说的确立离不开核心人物的引导,也离不开一群默默贡献的学术团队的努力。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兼顾专业和通俗。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十分有代入感,通过深入不同主体的故事,形象地展现了传播学从孕育到萌芽,再从萌芽到生长的全过程。在了解到传播历史的过程中不乏明白了许多道理:
首先,纵观整个传播学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传播学的知名学者其实并不专一于研究传播学,甚至可以说,鲜少是传播学家出身的,他们往往来自心理界、数学界等等不同的学术领域,将不同学术贯通融合进而推动传播学的发展。这可以见得学者在研究时不要局限于一个小圈子,而应该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吸取不同的知识。正是因为他们丰富和广阔的背景为他们创建传播学这样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做了充分的准备,也使得传播学更加多元化、丰富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学习传播知识的同时,我们不要有局限的思维,要跨越不同的领域去挖掘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认识。
在最初接触传播学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不免好奇,传播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问?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在课本和老师的口中找到答案。他们也许会用官方定义告诉你,传播学是一门经验的、定量的、侧重于效果研究的学问。也是一个可以为人类社会构建沟通桥梁的学问。另一方面,常识告诉我,这样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传播现象和传播行为只能是表层的、浮浅的甚至片面的。因为传播不仅是停留在书面上的定义,而是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我们无时不刻在进行着传播活动。然而,许多的传播活动却让人没有意识到正在进行活动,因为他们往往是没有目的(起码没有明确目的)、不计效果(起码不计那种直接的、显在的、即刻的效果)的文化行为。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对传播学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然而这种敬畏不过相当于水之于鱼,阳光之于植物,和我们的生活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施拉姆业曾经说过,没有传播,就不会有社区;同样,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传播。“远”是由于“正宗”的传播学从内容到方法似乎已经划定了自己的疆域.使得像我这种缺乏“科学”思维的人不敢也不想接近。
读书是为了思考和寻找,在阅读本书时,最难得的是产生一些思想的火花。库利在书中提到了一个“镜中我”的概念,也就是说,他人的评价与看法其实就是每个人的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镜子不断审视自己。正如中国的古话“吾日三省吾身”,每个人通过这面镜子不断地反省自己,再通过自我对其重新构建,也许这也是传播的意义。从更深远的来讲,罗杰斯为我们勾勒的这部传播学史,不仅是一部宏观的历史,追溯了最深的理论渊源,而且从微观的角度,用细腻的笔墨介绍了历史人物科研背后的故事。堪比美国近代社会科学史。在这样的史实下,启发了我关于当代中国传播学发展的反思,并提出独到的见解。
总而言之,读过了《传播学史》这本书确实受益匪浅。虽说一开始的确是认为历史往往会是晦涩难懂的,特别是涉及到一些专业科学领域的历史,会在阅读方面有一些困难,然而这本书的独特视角以及里面对于人物介绍的内容却使得我对于传播学可以说有了一定初步的了解。我不再是一个对传播学领域只有一张白纸认识的初学者。这也让我明白了一本好书,是可以真正带领读者走进书中世界的,是能让读者在阅读过后有思考余地的,还是能给予读者可以跳出知识领域的人生启发的,而传播学史恰巧就能通过独特的方式来一一实现这些优点,不愧为当代传播学的入门史实级作品。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