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读书笔记——初识保护模式
《自己动手写操作系统》读书笔记——初识保护模式 http://www.cnblogs.com/pang123hui/archive/2010/11/27/2309930.html 书本第三章第一节是《认识保护模式》,初步讲解了保护模式下全局描述符表GDT、段描述符、段选择子、从实模式进入保护模式等内容。去年看这个的时候,如果不是有以前学习保护模式时做的笔记,还真不好懂呢,因为作者提供的材料不够系统,对仅学习过8086汇编语言的人来说,是不太好理解的。下面的内容大体以我以前做的笔记为纲,较为简略,只说明要点。(本来还可以参考下以前学习保护模式时收集的资料的,很可惜,移动硬盘坏了,资料都没有了,早就该注意信息安全了的。) 描述符与描述符表 8086是16位处理器,有16位的寄存器和数据总线,20位的地址总线,寻址能力为1MB。地址由段基址和段偏移两部分组成,段基址和偏移地址都是16 位的,物理地址的计算方式为:物理地址=段基址×16+段偏移。从80386开始,Intel处理器进入了32位时代,地址总线为32位,寻址能力为 4GB。此时,通用寄存器变成从16位变成了32位,但段寄存器仍然是16位的,原来的基地址加偏移值的物理地址计算方法已经不适用了,需要新的计算方法。 386以上CPU运行于保护模式时,虽然段寄存器仍然是16位的,但是其意义已经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表示段基地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