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模型

软件工程背景知识及过程模型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19-12-24 10:42:35
一、背景知识: 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 需求定义→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软件维护 软件的定义: 软件=程序+数据+文档 程序:可以按照设计好的 功能 和 性能 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 数据:程序能正确处理信息的数据结构 文档:与程序的 开发 、 维护 、 使用 有关的图文资料 软件的特点: 包含个人因素的大规模知识型工作 有工具辅助的软件开发也尚未实现自动化(即无法像硬件加工一样,机械组装已有部件,软件开发还未达到组装已有模块的程度) 对开发和运行的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具有依赖性 需求往往在变更,开发进度难估算 软件测试困难,覆盖所有路径的测试难实现。 软件测试只能证明软件中有缺陷,不能证明软件中没有缺陷。 软件不会损耗,(参考硬件的磨损和老化),软件维护不再具有经济性时,软件即被淘汰 软件危机: 1965年——1985年,20世纪60——80年代 于1968年提出 催生了软件工程这一学科 没有化解软件危机的灵丹妙药,已知的技术和方法都是进一步改进 SWEBOK(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 PDCA环(戴明环):    二、软件过程: 以质量为中心,以软件工程,方法,工具为三要素。其中软件过程是基础,是联系各层的桥梁,工具为过程和方法提供支持。 软件过程的定义:软件过程定义了软件开发中的一系列活动,所以过程都具有下列活动: 沟通 建模 计划 构造 部署 项目管理(贯穿于以上所有活动)

软件工程:理论、方法与实践 软件过程读后感

六眼飞鱼酱① 提交于 2019-12-19 14:07:03
在软件过程里面,从前言里面我们知道绝大多数软件企业长期面临许多质量,进度,成本的问题,所以产生了人物思维与过程思维两种方式,现在我们对其有了一个定义: 软件 过程为一个为建造高质量软件所需完成的任务的框架,即形成软件产品的一系列步骤,包括中间产品、资源、角色及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工具等范畴。它的基本活动是:问题提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确认与软件演化等活动。 第二节里我们学习了软件过程模型,其主要如下所示: 1. 瀑布模型 是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框架。 瀑布模型 的 本质 是一次通过,即每个活动只执行一次,最后得到软件产品,也称为“线性顺序模型”或者“传统生命周期”。其过程是从上一项活动接收该项活动的工作对象作为输入,利用这一输入实施该项活动应完成的内容给出该项活动的工作成果,并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活动。同时评审该项活动的实施,若确认,则继续下一项活动;否则返回前面,甚至更前面的活动。 瀑布模型 有利于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人员的组织及管理,有利于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的研究与使用,从而提高了大型软件项目开发的质量和效率。然而软件开发的实践表明,上述各项活动之间并非完全是自上而下且呈线性图式的,因此 瀑布模型 存在严重的缺陷。 ① 由于开发模型呈线性,所以当开发成果尚未经过测试时,用户无法看到软件的效果

史诗级软件开发模式归纳

怎甘沉沦 提交于 2019-12-16 02:51:20
话不多说, 十一种软件开发模式简介 边做边改模式(Build-and-Fix Model) 瀑布模式(Waterfall Model) 迭代模式(stagewise model) 快速原型模式(Rapid Prototype Model) 增量模式(Incremental Model) 螺旋模式(Spiral Model) 敏捷模式 (Agile development) 演化模式(evolutionary model) 喷泉模式(fountain model, (面向对象的生存期模型,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OO)模型)) 智能模式(四代技术(4GL)) 混合模式(hybrid model) 软件开发模式简介 边做边改模式(Build-and-Fix Model) 好吧,其实现在许多产品实际都是使用的“边做边改”模型来开发的,特别是很多小公司产品周期压缩的太短。在这种模型中,既没有规格说明,也没有经过设计,软件随着客户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不断被修改。 在这个模型中,开发人员拿到项目立即根据需求编写程序,调试通过后生成软件的第一个版本。在提供给用户使用后,如果程序出现错误,或者用户提出新的要求,开发人员重新修改代码,直到用户和测试等等满意为止。 这是一种类似作坊的开发方式,边做边改模型的优点毫无疑问就是前期出成效快。

增量模型

非 Y 不嫁゛ 提交于 2019-12-05 20:40:21
把待开发的软件系统模块化,将每个模块作为一个增量组件,从而分批次地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这些增量组件。( 参考文章 ) 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对软件过程的考虑是:在整体上按照瀑布模型的流程实施项目开发,以方便对项目的管理;但在软件的实际创建中,则将软件系统按功能分解为许多增量构件,并以构件为单位逐个地创建与交付,直到全部增量构件创建完毕,并都被集成到系统之中交付用户使用。如同原型进化模型一样,增量模型逐步地向用户交付软件产品,但不同于原型进化模型的是,增量模型在开发过程中所交付的不是完整的新版软件,而只是新增加的构件。 增量模型工作流程 增量模型的工作流程,它被分成以下三个阶段: 1、在系统开发的前期阶段,为了确保所建系统具有优良的结构,仍需要针对整个系统进行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需要确定系统的基于增量构件的需求框架,并以需求框架中构件的组成及关系为依据,完成对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2、在完成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之后,可以进行增量构件的开发。这个时候,需要对构件进行需求细化,然后进行设计、编码测试和有效性验证。 3、在完成了对某个增量构件的开发之后,需要将该构件集成到系统中去,并对已经发生了改变的系统重新进行有效性验证,然后再继续下一个增量构件的开发。 增量模型的优点 增量模型的最大特点就是将待开发的软件系统模块化和组件化。基于这个特点,增量模型具有以下优点。 1

【转载】常见十大经典排序算法及C语言实现【附动图图解】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19-12-04 18:22:48
原文链接: https://www.cnblogs.com/onepixel/p/7674659.html 注意 : 原文中的算法实现都是基于JS,本文全部修改为C实现,并且统一排序接口,另外增加了一些描述信息,后面会持续更新本文。 0、算法概述 0.1 算法分类 十种常见排序算法可以分为两大类: 比较类排序 :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由于其时间复杂度不能突破O(nlogn),因此也称为非线性时间比较类排序。 非比较类排序 :不通过比较来决定元素间的相对次序,它可以突破基于比较排序的时间下界,以线性时间运行,因此也称为线性时间非比较类排序。 0.2 算法复杂度 0.3 相关概念 稳定 :如果a原本在b前面,而a=b,排序之后a仍然在b的前面。 不稳定 :如果a原本在b的前面,而a=b,排序之后 a 可能会出现在 b 的后面。 时间复杂度 :对排序数据的总的操作次数。反映当n变化时,操作次数呈现什么规律。 空间复杂度: 是指算法在计算机内执行时所需存储空间的度量,它也是数据规模n的函数。 0.4 在线学习 这里提供两个算法可视化网站,方便理解这些排序算法: https://visualgo.net/en/sorting https://www.cs.usfca.edu/~galles/visualization/ComparisonSort.html

【软件工程】常见的几种软件过程模型的比较

谁说胖子不能爱 提交于 2019-12-03 14:59:45
几种常见软件过程模型的比较 一、瀑布模型(Waterfall Model) 瀑布模型(经典生命模型)提出了软件开发的系统化的、顺序的方法。其流程从用户需求规格说明开始,通过策划、建模、构建和部署过程,最终提供一个完整的软件并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模型特点 : 必须等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之后,才能开始后一段的工作; 每一阶段都必须完成规定的文档,没有交出合格的文档就是没有完成该阶段的任务。 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就是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档,因此,只有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正确,后一阶段的工作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每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所完成的文档进行评审,以便及早发现问题,改正错误。事实上越是早期阶段犯下的错误,暴露出来的时间就越晚,排除故障改正错误所需付出的代价也越高。因此,及时审查,是保证软件质量,降低软件成本的重要措施。 模型优点 : 强调了开发的阶段性,各阶段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强调早期调研和需求分析,推迟编码实现的观点 提供了一个模板,这个模板使得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支持的方法可以在该模板下有一个共同的指导。 模型局限 : 瀑布模型是一种线性模型,要求项目严格按规程推进,必须等到所有开发工作全部完成以后才能获得可以交付的软件产品。不能对软件系统进行快速创建,对于一些急于交付的软件系统的开发很不方便。 瀑布模型适合于需求明确,且无大的需求变更的软件开发(编译系统、操作系统等)

ADO.NET实用经验汇总

家住魔仙堡 提交于 2019-12-01 19:23:48
来自森大科技官方博客 http://www.cnsendblog.com/index.php/?p=131 GPS平台、网站建设、软件开发、系统运维,找森大网络科技 http://cnsendnet.taobao.com DataSet与DataReader 当设计应用程序时,要考虑应用程序所需功能的等级,以确定使用DataSet或者是DataReader。 要通过应用程序执行以下操作,就要使用DataSet: 在结果的多个离散表之间进行导航。 操作来自多个数据源(例如,来自多个数据库、一个XML文件和一个电子表格的混合数据)的数据。 在各层之间交换数据或使用XML Web服务。与DataReader不同的是,DataSet能传递给远程客户端。 重用同样的记录集合,以便通过缓存获得性能改善(例如排序、搜索或筛选数据)。 每条记录都需要执行大量处理。对使用DataReader返回的每一行进行扩展处理会延长服务于DataReader的连接的必要时间,这影响了性能。 使用XML操作对数据进行操作,例如可扩展样式表语言转换(XSLT转换)或XPath查询。 对于下列情况,要在应用程序中使用DataReader: 不需要缓存数据。 要处理的结果集太大,内存中放不下。 一旦需要以仅向前、只读方式快速访问数据。 注填充DataSet时,DataAdapter使用DataReader。因此

Incremental On-line Learning:A Review and Comparison of State of the Art Algorithms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19-11-30 03:13:30
转自: https://blog.csdn.net/qq_33880788/article/details/80496385 翻译论文:Incremental On-line Learning:A Review and Comparison of State of the Art Algorithms 作者:Viktor Losing, Barbara Hammer, Heiko Wersing 发表在 2018 neurocomputing 摘要 最近,增量式和在线学习受到更多关注,特别是在大数据和从数据流中学习的背景下,与传统的完整数据可用性假设相冲突。尽管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供使用,但通常还不清楚哪些方法适用于特定的任务,以及它们如何相互比较。我们分析了代表不同算法类的八种流行增量方法的关键属性。因此,我们对他们的在线分类错误以及他们在极限情况下的行为进行评估。此外,我们讨论了每种方法专门针对超参数优化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并且基于一小组示例来测试它可以如何强健地完成。我们对具有不同特性的数据集进行了广泛的评估,从而提供了有关精度,收敛速度和模型复杂性的性能概览,便于为给定应用选择最佳方法。 1 引言 如今,所有可以想象的信息中的大部分都以数字形式收集和存储,积累到巨大的日增量。 Google每天收到35亿次搜索查询; 近2亿活跃用户的Facebook共享45亿条内容;

管理信息系统(三)

雨燕双飞 提交于 2019-11-28 12:10:08
ISDM定义 ISDM不仅只是—种如何开发信息系统的方法/过程模型。ISDM是—套整体方法,包含: —个通过分析方法、工具和技术操作的分析框架。描述系统开发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行为特征。主要指,面向过程、面向数据、面向对象。 支持分析框架的过程模型(process-model , 指开发活动的次序和持续时间)。描述系统开发随时间变化而呈现的阶段特征和项目管理与组织上的特征。有些类似SDLC, 如,瀑布模型、原型法、螺旋模型、敏捷软件开发等。 从技术上来讲, mis开发是系统阶段特征和行为特征的结合。因此, ISDM可视为包含开发信息系统用到的所有方法、操作和过程的框架。 完整的ISDM包含SDLC与开发方法、开发技术、开发工具及环境三层。 • SDLC :ISDM开发方法的过程模型可能混用多种SDLC 以适用不同项目需求。 • 开发方法:主要指面向过程、面向数据、面向对象。是—个通过分析方法、工具和开发技术操作的分析框架。 • 开发技术:中间件、可视化、软件复用等 • 开发环境和工具: CASE 、SDE 、SEE 、IPSE等 ISDM 中的这四项内容彼此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相互制约。 • 开发环境/工具位于最底层,说明其他层面均需要开发环境/工具的支持 • 开发技术是组成开发方法的基本成分,例如,结构化开发方法是由结构化分析技术、结构化设计技术、结构化程序设计技术组成

软件工程——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

為{幸葍}努か 提交于 2019-11-26 23:47:19
一、瀑布模型 1.1 什么是瀑布模型 1970年温斯顿.罗伊斯提出了著名的“瀑布模型”,直到80年代早期,它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软件开发模型 瀑布模型将 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制定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写、软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六个基本活动 ,并且规定了它们 自上而下、相互衔接 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 瀑布模型是最早出现的软件开发模型,在软件工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提供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框架。其过程是从上一项活动接收该项活动的工作对象作为输入,利用这一输入实施该项活动应完成的内容给出该项活动的工作成果,并作为输出传给下一项活动 从本质来讲,它是一个软件开发架构 ,开发过程是通过一系列阶段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生 循环反馈 ,因此,如果有信息未被覆盖或者发现了问题,那么最好 “返回”上一个阶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这也是瀑布开发名称的由来 对于经常变化的项目而言,瀑布模型毫无价值 1.2 特点 1、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该阶段具有两重含义 必须等前一阶段的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始后一阶段的工作 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就是后一阶段的输入文档,因此只有前一阶段的输出文档正确,后一阶段的工作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2、推迟实现的观点 对于规模较大的软件项目来说,往往编码开始的越早,最终完成开发所需时间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