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2vec

机器不学习:word2vec是如何得到词向量的?

青春壹個敷衍的年華 提交于 2020-04-28 21:46:44
机器不学习 jqbxx.com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好网站 word2vec是如何得到词向量的?这个问题比较大。从头开始讲的话,首先有了文本语料库,你需要对语料库进行预处理,这个处理流程与你的语料库种类以及个人目的有关,比如,如果是英文语料库你可能需要大小写转换检查拼写错误等操作,如果是中文日语语料库你需要增加分词处理。这个过程其他的答案已经梳理过了不再赘述。得到你想要的processed corpus之后,将他们的one-hot向量作为word2vec的输入,通过word2vec训练低维词向量(word embedding)就ok了。不得不说word2vec是个很棒的工具,目前有两种训练模型(CBOW和Skip-gram),两种加速算法(Negative Sample与Hierarchical Softmax)。本答旨在阐述word2vec如何将corpus的one-hot向量(模型的输入)转换成低维词向量(模型的中间产物,更具体来说是输入权重矩阵),真真切切感受到向量的变化,不涉及加速算法。如果读者有要求有空再补上。 1 Word2Vec两种模型的大致印象 刚才也提到了,Word2Vec包含了两种词训练模型:CBOW模型和Skip-gram模型。 CBOW模型根据中心词W(t)周围的词来预测中心词 Skip-gram模型则根据中心词W(t)来预测周围词 抛开两个模型的优缺点不说

word2vec 和 glove 模型的区别

做~自己de王妃 提交于 2020-04-28 06:15:10
2019-09-09 15:36:13 问题描述: word2vec 和 glove 这两个生成 word embedding 的算法有什么区别。 问题求解: GloVe (global vectors for word representation) 与word2vec,两个模型都可以根据词汇的 "共现 co-occurrence" 信息,将词汇编码成一个向量(所谓共现,即语料中词汇一起出现的频率)。 两者最直观的区别在于,word2vec是 "predictive" 的模型,而GloVe是 "count-based" 的模型。 Glove 和 word2vec 从算法实现的角度来说,它们区别在于loss的计算是不同的。 对于原生的w2v,其loss是交叉熵损失; 对于Glove来说,其需要先构建一个共现矩阵X,其中的 X ij 表示 i 和 j共同出现的次数,其loss为如下的公式。 f(x) 是一个权重函数,当 X ij 等于0的时候,f(x) = 0,并且当 X ij 过大的时候,f(x) = 1。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4370474/blog/3400719

word2vec和word embedding有什么区别?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20-04-28 05:09:20
word2vec和word embedding有什么区别? 我知道这两个都能将词向量化,但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术语的中文是什么? fr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354714 个人理解是,word embedding 是一个将词向量化的概念,来源于Bengio的论文《Neural probabilistic language models》,中文译名有"词嵌入"。 word2vec是谷歌提出一种word embedding 的工具或者算法集合,采用了两种模型(CBOW与skip-gram模型)与两种方法(负采样与层次softmax方法)的组合,比较常见的组合为 skip-gram+负采样方法。 可以查看以下两个来源, word embedding : Word embedding - Wikipedia word2vec中的数学原理详解: word2vec 中的数学原理详解(一)目录和前言 对于起源与其他的word embedding方法可以查看 Deep Learning in NLP (一)词向量和语言模型 Word embedding是一个普适的概念,或者任务。为区别one-hot的词向量,可翻译成词嵌入。 Word2vec是Google实现word embedding的一种具体的approach

词向量 词嵌入 word embedding

末鹿安然 提交于 2020-04-28 04:18:20
词嵌入 word embedding embedding 嵌入 embedding: 嵌入, 在数学上表示一个映射f:x->y, 是将x所在的空间映射到y所在空间上去,并且在x空间中每一个x有y空间中唯一的y与其对应。 嵌入,也就是把x在y空间中找到一个位置嵌入,一个x嵌入为一个唯一的y。 word embedding 词嵌入 也就是把当前预料文本库中每一个词语都嵌入到一个向量空间当中,并且每一个词语对应唯一的词向量,也就是词向量。 所以, one-hot也是word Embedding的一种实现,word2Vec也是为了实现 word embedding而提出的一种方案。 为什么要提出 word Embedding? 本质的想法是,把语料库中的每一个词语,映射成向量空间当中的唯一向量,这个向量在空间中的方向和位置能某种程度上衡量这个词的意思、感情色彩等。所以从传统的基于统计的n-gram模型之后,提出了one-hot模型,开始走向词向量,然后发现one-hot模型属于硬分类,只有词语不同和相同的信息,丢失了词义、不通词之间的词义,于是又提出了深度学习训练出的词向量模型,之后又经过改进,有了现在比较有名的word2vec模型。 word2vec模型本身其实是包含两种算法的模型,把语料库中的词语映射到向量空间,获得词向量的一种手段。 embedding层 初学nlp知识的时候

机器学习:gensim之Word2Vec 详解

我只是一个虾纸丫 提交于 2020-04-24 23:06:11
一 前言 Word2Vec是同上一篇提及的PageRank一样,都是Google的工程师和机器学习专家所提出的的;在学习这些算法、模型的时候,最好优先去看Google提出者的原汁Paper和Project,那样带来的启发将更大。因为创造者对自己所创之物的了解程度优于这世上的绝大部分者,这句话,针对的是爱看博文的读者,like me。 另外,补充几句。 1.防止又被抄袭,故关键笔记以图贴之。 2.标题前带阿拉伯数字标号的内容,便是使用Gensim的Word2Vec模型过程中的完整流程序号,通常也较为常用且重要。 二 鸣谢 感谢如下文章/论文的详细描述,它们亦是本文的主要测试依据,尤其需要感谢最后四篇博文的精彩解说。 Word2Vec Introduction - Google - [推荐] Gensim - Word2Vec - Github Gensim - Github 基于 Gensim 的 Word2Vec 实践 翻译Gensim的word2vec说明 Gensim之Word2Vec使用手册 - [推荐] word2vec词向量中文语料处理(python gensim word2vec总结) 三 Word2Vec 概要 重要API/类 gensim.models.KeyedVectors gensim.models.word2vec gensim.models

自然语言处理入门

♀尐吖头ヾ 提交于 2020-04-18 04:12:59
自然语言处理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是这几年越来越火了,kaggle上的比赛有关NLP的也日渐多起来了. NLP的应用场景很多,情感分析,邮件过滤,ai客服,机器翻译等等等等,就像这几年越来越火有成为BAT之后第四极的今日头条,为什么能够为每个人推送不同的感兴趣的内容,这里少不了机器学习的功能,当然也包括NLP. 想入门NLP,上网一搜,搜到的多是些具体算法的讲解,或者某些框架的使用,要么就是上来就一顿推荐看某某书某某论文或者讲义.从个人经验的角度来讲,这种方法其实不适合大多数人,因为在初期,学的东西枯燥无味又过于细节,又没有即时的反馈,学习热情很容易就消减了. 初期的时候对要学习的东西的整体概况,框架全貌,基本流程,有个基本了解,然后快速上手,再慢慢地去填充细节. 这里强推数学之美,google一下蛮容易下载到的.即便你对机器学习都一无所知,这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应该也能看懂.这本书会让你对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些基础原理有个大概的了解. 说回NLP,早期的时候发展的其实并不好.最早的时候分为两个派别,一派是语法语义分析派,一派是统计学派.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分析"我爱北京天安门"为例 前者的思路是分析出"这是一个主谓宾结构,主语是‘我’,谓语是‘爱’,宾语是‘北京天安门’",我知道‘爱’是什么意思,知道‘北京天安门’是个地名

今日Paper|联合抽取;流式语音识别;差异学习;Skip-Thought向量等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20-04-17 20:02:41
   目录   在序列标注模型中使用位置注意力进行抽取实体与重叠关系的联合抽取   将混合CTC/Attention方法嵌入到Transformer结构中实现在线端到端的流式语音识别架构   基于人工反向修正数据的差异学习   利用一种基于多属性邻近度的方法从可比较的新闻语料库中挖掘事件   Skip-Thought向量    在序列标注模型中使用位置注意力进行抽取实体与重叠关系的联合抽取   论文名称:Joint extraction of entities and overlapping relations using position-attentive sequence labeling   作者:Dai Dai / Xinyan Xiao / Yajuan Lyu / Shan Dou / Qiaoqiao She / Haifeng Wang   发表时间:2019/7/17   论文链接:https://aaai.org/ojs/index.php/AAAI/article/view/4591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位置信息和上下文信息的注意力机制,同时将一个关系抽取任务拆成了n(n为句子的长度)个序列标注子任务,一个阶段即可将实体、关系等信息抽取出来。   本文发表时在两个数据集上达到了SOTA,并且对于跨度长的关系、重叠关系表现尤其好。  

《Python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实战-唐宇迪》读书笔记第20章--神经网络项目实战——影评情感分析

生来就可爱ヽ(ⅴ<●) 提交于 2020-04-12 09:03:36
python数据分析个人学习读书笔记-目录索引 第20章神经网络项目实战——影评情感分析   之前讲解神经网络时,都是以图像数据为例,训练过程中,数据样本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自然语言处理中就有些区别,例如,一句话中各个词之间有明确的先后顺序,或者一篇文章的上下文之间肯定有联系,但是,传统神经网络却无法处理这种关系。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就是专门解决这类问题的,本章就递归神经网络结构展开分析,并将其应用在真实的影评数据集中进行分类任务。 20.1递归神经网络   递归神经网络与卷积神经网络并称深度学习中两大杰出代表,分别应用于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中,本节介绍递归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20.1.1RNN网络架构   RNN网络的应用十分广泛,任何与自然语言处理能挂钩的任务基本都有它的影子,先来看一下它的整体架构,如图20-1所示。      图20-1 RNN网络整体架构   其实只要大家熟悉了基本的神经网络结构,再来分析递归神经网络就容易多了,它只比传统网络多做了一件事——保留各个输入的中间信息。例如,有一个时间序列数据 [X 0 ,X 1 ,X 2 ,...,X t ],如果直接用神经网络去做,网络会依次输入各个数据,不会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RNN网络中,一个序列的输入数据来了,不仅要计算最终结果,还要保存中间结果

Document similarity: Vector embedding versus Tf-Idf performance?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20-04-09 18:37:25
问题 I have a collection of documents, where each document is rapidly growing with time. The task is to find similar documents at any fixed time. I have two potential approaches: A vector embedding (word2vec, GloVe or fasttext), averaging over word vectors in a document, and using cosine similarity. Bag-of-Words: tf-idf or its variations such as BM25. Will one of these yiel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 Has someone done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tf-idf versus averaging word2vec for document

Document similarity: Vector embedding versus Tf-Idf performance?

时光怂恿深爱的人放手 提交于 2020-04-09 18:36:07
问题 I have a collection of documents, where each document is rapidly growing with time. The task is to find similar documents at any fixed time. I have two potential approaches: A vector embedding (word2vec, GloVe or fasttext), averaging over word vectors in a document, and using cosine similarity. Bag-of-Words: tf-idf or its variations such as BM25. Will one of these yield a significantly better result? Has someone done a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tf-idf versus averaging word2vec for docu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