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三高是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总称

若如初见. 提交于 2020-03-29 15:54:11
研究表明这三者临床疾病的聚集并非偶然。1988年美国著名内分泌专家Reaven将高血糖中的 胰岛素 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高血脂中的高甘油三脂血症和高血压统称称为“X综合征”,即现在医学界一般说的 代谢综合征 。 三高是高 血脂 、 高血压 、 高血糖 的总称。 高血压系指循环系统内血压高于正常而言,通常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通常是以低于140/90 毫米汞柱 为正常,而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因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故称“悄悄的杀手”。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它是导致 动脉粥样硬化 的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它发病隐匿,大多没有临床症状,故称为“隐形杀手”。 高血糖是机体血液中 葡萄糖 含量高于正常值。是机体内一个独立存在的病理改变,病变部位在血液,病变性质是血糖代谢紊乱。高血糖的临床表现,可以有显性的症状,如口干渴、饮水多、尿多、消瘦;可以是隐性的症状,无明显主观不适。 三高相互关系 编辑 高血脂与高血压的互相影响 影响血压升高的因素有哪些呢?正常人血管内膜是光滑流畅的,就像动脉壁弹性、血管的外周阻力、血液粘度是形成高血压的重要因素,而血脂增高会在血管内膜下逐渐沉积呈黄色粥样斑块,如果不治疗,就会逐渐破溃、出血、血管变狭、血液流动性减弱

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

点点圈 提交于 2020-01-29 08:53:40
一、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血红蛋白可以发生不可逆的结合,糖化血红蛋白就是指被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人体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3个月,在红细胞死亡前,其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二、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目前,临床上评估和监测糖尿病的指标有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有何差别呢? 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可以饮水)、早餐前的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指的是进餐后2个小时的血糖水平。 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都是“瞬间血糖”,容易受进食及糖代谢相关因素的影响,数值不稳定,不能反映整体的血糖水平。比如说,某人的血糖平时不太高,但检测前几天饮食控制不好,可能空腹和餐后血糖都较高;同样,某人的血糖平时较高,但检测前严格的控制了饮食,可能空腹和餐后血糖都不太高。前者误认为病情较重,而后者往往低估了病情。 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知识图谱之NER代码实战

China☆狼群 提交于 2020-01-23 05:19:42
概述 本篇博文将以比赛– 知识图谱大赛 为例,详解命名实体识别的代码部分,大赛旨在通过糖尿病相关的教科书、研究论文来做糖尿病文献挖掘并构建糖尿病知识图谱,分为初赛和复赛,初赛旨在实体识别,复赛重在关系抽取,本文主要讲解实体识别部分。实体类别共十五类,定义如下所示: 数据使用 brat 进行标注,每个 .txt 文件对应一个 .ann 标注文件。 数据样例 0.txt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 c控制目标的专家共识 目前,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公众 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控制血糖是延缓糖尿病进展及 其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虽然HBA1C 。是评价血 糖控制水平的公认指标,但应该控制的理想水平即目 标值究竟是多少还存在争议。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 验(DCCT,1993)、熊本(Kumamoto,1995)、英国前瞻性 糖尿病研究(UKPDS,1998)等高质量临床研究已经证 实,对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或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严 格的血糖控制会延缓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0.ann T1 Disease 1845 1850 1型糖尿病 T2 Disease 1983 1988 1型糖尿病 T4 Disease 30 35 2型糖尿病 T5 Disease 1822 1827 2型糖尿病 T6 Disease 2055 2060 2型糖尿病 T7 Disease 2324

糖尿病发病机理及治疗办法

自作多情 提交于 2019-12-25 19:06:21
糖尿病、葡萄糖耐量减低、代谢综合症、高尿酸血症、痛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等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破坏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现代文明病”。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包括糖、脂肪、蛋白质三大代谢紊乱,由此累及人体多系统、多器官的病变而导致“百病齐发”;现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威胁人类健康与影响生命质量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我国发病人数已超过3千万,并且呈急剧上升势头,每年新增病人约100万,故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糖尿病的世纪”。 西医主要针对胰岛功能不足或胰岛素绝对、相对分泌不足,而采取补充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优点是快速而准确地降低血糖并控制在较理想范围之内,特别是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综合症、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西医西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对慢性进行性的血管、微血管和神经损害,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致残致死的危害,迄今为止尚无防止与延缓其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尤其以占全部糖尿病患者95%的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为突出。 如果单纯以降糖药为主的对症治疗,难以控制病情逐渐恶化;如果长期使用双胍类与磺脲类降糖药,则体内会产生药物耐受性,使药物的降糖能力大大下降,甚至无效,并会导致各种不良影响;如果通过肾代谢造成肾衰,长期用药则会带来恶心、腹胀、便秘、排气痛苦等药源性疾病。其他并发症如倦怠乏力、虚弱消瘦、头昏头痛

R语言在BRFSS数据中可视化分析探索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北城以北 提交于 2019-12-17 16:52:52
原文链接: http://tecdat.cn/?p=9227 数据集: 行为危险因素监视系统数据 摘要: 该数据集是来自全美约40万份与健康相关主题的问卷调查。BRFSS始于1980年代,并已通过问卷调查在美国用于监测普遍的疾病。该研究是追溯性的,而不是设计性的实验,因此尽管可以推断出相关性,但不能因果关系。 数据集中的特征既是连续的又是分类的。 目标: 探索性别,体重和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第0部分:设置 library(ggplot2) library(dplyr) library(Rgraphviz) library(knitr) library(grid) library(gridExtra) load("brfss2013.RData") # group and count a feature with discrete values feature_vcounts <- function(df, f) { df %>% group_by_at(f) %>% count()} # method for binning values bin_min_sample <- function(p) { n = 10 a = 10/p b = 10/(1-p) max(c(a,b))} # create a new df for simulating binom prob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