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9217 2016-2017-2 《网络攻防实践》第十周学习总结
实践报告 和结对同学一起完成,分别作为攻击方和防守方,提交自己攻击和防守的截图 1)攻击方用nmap扫描(给出特定目的的扫描命令) 2)防守方用tcpdump嗅探,用Wireshark分析(保留Wireshark的抓包数据),分析出攻击方的扫描目 的和nmap命令 和赵京鸣一组,攻击机ip为222.28.132.218,靶机ip为222.28.132.98 首先查看了靶机的ip,然后进行ping通 靶机使用tcpdump嗅探,设置过滤条件,发现了攻击机的ip。 攻击机使用nmap的不同参数对靶机进行端口扫描 靶机使用Wireshark条件过滤攻击机发送的数据包,并进行分析 缓冲区攻击的原理 一. 缓冲区溢出的原理 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造成缓冲区溢出的原因是程序中没有仔细检查用户输入的参数。 例如下面程序: void function(char *str) { char buffer[16]; strcpy(buffer,str); } 上面的strcpy()将直接吧str中的内容copy到buffer中。这样只要str的长度大于16,就会造成buffer的溢出,使程序运行出错。存在象strcpy这样的问题的标准函数还有strcat(),sprintf(),vsprintf(),g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