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

30天自制操作系统之-第一天-

心已入冬 提交于 2020-11-30 07:00:12
从计算机结构到汇编程序入门 最近受知乎影响,一股脑热买了这本《30天自制操作系统》的书,该书是日本一位大牛写的。看了前20页,还是有些东西可以琢磨的,虽然接触计算机也7年了,惭愧在于大多都只停留在想法,而未动手去好好实践,大忌大忌。写这个系列章节也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督促自己。工作几个月的感受其实就是:凡是能够追求百分百的一定不能懈怠,不能因为你已经取得第一而放弃继续追求完美。两年前跟导师辩论过,当时我还是很不理解,“都已经达到第一了,为什么还要去花十倍的努力去做的完美”,这里再次感谢导师的教诲。一鞠躬。 废话多了,言归正传。首先根据书中第一天的任务下载个二进制编辑器, https://www.vcraft.jp/soft/bz.html , 这里直接放工具在百度云盘里。https://pan.baidu.com/s/1I1FoGeB-BRLFkbX3Pv8fnA 书中介绍该工具用于对二进制进行编辑,可以生成.img文件。之前搞KVM、OpenStack就经常跟.img文件打交道,这次终于可以试一试自己写一个.img了(nice脸)。 以下代码是该书作者自己写的汇编编译器做的一个.img文件的生成脚本。该代码主要是节省手工编写17万行的二进制(书中提到),这也是编译器干的事。至于汇编代码中每个语句的含义,需要后续章节在体会体会才行。 ; hello- os ; TBA = 4

Openstack平台搭建之第三天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20-11-27 04:24:30
Openstack平台搭建之第三天 Author :xxbAndy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 ,please contact me by weichuangxxb@sina.cn or 371990778 (qq) 注意:主控节点为server10.example.com; 新增nova节点为desktop10.example.com 在实验环境中已经对各个主机做了DNS解析 1.管理neutron节点服务,为nova-compute节点进行配置网络服务 [root@server10 ~]# source /root/keystonrc_admin [root@server10 ~(keystone_admin)]# vim /etc/neutron/plugins/openvswitch/ovs_neutron_plugin.ini tenant_network_type = vlan tenant类型 network_vlan_ranges = physnet1:1:100 vlan地址池 bridge_mappings = physnet1:br-eth1 桥接口 创建相应的接口: [root@server10 ~(keystone_admin)]#ovs-vsctl add-br br-eth1 [root@server10 ~(keystone

Kubernetes vs OpenStack

独自空忆成欢 提交于 2020-11-25 18:52:20
前言 最近2年相信大家都听过kubernetes这种新容器编排工具,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去学习相关技术,并运用它去解决公司的问题,它在开源社区也是非常火,大小不断的k8smeeting以及容器相关的会议。这火爆程度和在2011年到2016年之间非常火的Openstack非常相似,不论是社区还是公司都是积极的去推动。笔者处在互联网之中,也接触学习过这两套系统,对他们相关技术也是非常的热爱,也在慢慢的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在公司去推动相关业务转型,如相关服务的容器化技术转型等等,我就在这表达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意见。加深理解大家对openstack 和kubernetes相关体系的理解与学习。 趋势 先简单说下目前的趋势,目前来看Openstack整个项目趋向于稳定,活跃程度相比之前有所下滑,从整个发版速度来看,由原来的半年一个relase转为一年一个relase, 团队的整个核心也将更多精力放在关于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定性优化,不过这并不是说他已经过时了,他是经过了上万台服务器的检验,是一个非常好的云操作系统,还是有拥有大量的用户和热爱者,如ebuy, 沃尔玛,京东,美团以及相关的私有云企业服务。 而kubernetes则是业界的新宠,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首先是Google自家对它的大力支持,包括前段时间Google Cloud捐赠给kubernetes社区800万美元的捐赠就能看出重视程度

CERN如何用OpenStack、Kubernetes、Helm、Prometheus和CoreDNS加速

梦想的初衷 提交于 2020-11-25 14:40:50
CERN(欧洲核子研究所)是欧洲核研究组织,以其粒子加速器和对亚原子粒子、反物质和其他粒子物理相关研究的性质进行实验和分析而闻名。CERN也是万维网(WWW)被创建的地方。 CERN的研究员Ricardo Rocha说,总的来说,CERN现在管理着超过500个PB,并且10年后,随着一个新的加速器的上线,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5000个PB。Rocha还介绍了CERN如何在未来几年内适应管理10倍于现在的数据。 Kubernetes在CERN的基础设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集群的管理,CERN利用了OpenStack提供的私有云内部部署服务。Rocha说,通过在OpenStack上部署Kubernetes集群,CERN拥有“与公共云提供的非常相似的体验”。这包括将其Kubernetes集群与用于自动缩放的云提供商及其存储系统集成。OpenStack还帮助CERN管理其遗留系统。 Rocha说:“我们为用户提供的是Kubernetes-as-a-service的体验。” 虽然允许用户按照自己的意愿使用工具和脚本迁移到Kubernetes可能很诱人,但是Helm可以为过程添加规则和更严格的控制。Rocha解释说,CERN为用户提供内部培训,帮助他们将工作负载迁移到Helm。 “当我们第一次向人们介绍Kubernetes的时候,仅仅是让事情运转起来就很有诱惑力

多次尝试学习,终于搞懂了微服务架构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20-11-25 04:46:55
“ 微服务的概念最早在 2012 年提出,在 Martin Fowler 的大力推广下,微服务在 2014 年后得到了大力发展。 今天我们通过一组手绘图来梳理下微服务的核心架构。 图片来自 Pexels 什么是微服务? 微服务 Microservices 之父,马丁.福勒,对微服务大概的概述如下: 就目前而言,对于微服务业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定义(While there is no precise definition of this architectural style ) 。 但通常在其而言,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或者说是一种架构风格,它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每个服务运行独立的自己的进程中,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 服务之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通常是基于 HTTP 的 RESTful API ) 。 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进行构建,并且能够被独立地部署到生产环境、类生产环境等。 另外,应尽量避免统一的、集中式的服务管理机制,对具体的一个服务而言,应根据业务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对其进行构建,可以有一个非常轻量级的集中式管理来协调这些服务。 可以使用不同的语言来编写服务,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数据存储。 根据马丁.福勒的描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①小服务 小服务,没有特定的标准或者规范,但他在总体规范上一定是小的。

Openstack之七:实现基于桥接的内外网络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20-11-24 05:31:15
一、在控制端进行配置网络 #启动实例文档: https://docs.openstack.org/ocata/zh_CN/install-guide-rdo/launch-instance.html# #创建网络提供者文档: https://docs.openstack.org/ocata/zh_CN/install-guide-rdo/launch-instance-networks-provider.html #(提供者)桥接网络示意图: #桥接网络IP划分,要求虚拟机与物理机必须在同一个相同子网的网络内。 1、创建提供者网络 1、在控制节点上,加载 admin 凭证来获取管理员能执行的命令访问权限: . admin.sh 2、创建桥接网络 openstack network create --share --external \ --provider-physical-network external \ --provider-network-type flat external-net 3、在网络上创建一个子网,当分的子网用完时,我们可以再进行分配一段地址池,解决IP地址不够用的情况。 openstack subnet create --network external-net \ --allocation-pool start=192.168.200.201,end

公有云

北城余情 提交于 2020-11-22 17:28:15
一、云计算 1. 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型,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便捷地、按需地从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中获取所需的计算资源(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程序等服务),这些资源可以快速供给和释放,用户只需投入较少的管理工作。 让用户像使用水和电一样便捷地使用计算资源。 2. 分类 公有云:云计算运营商拥有超大规模基础设施,对外提供云服务。 私有云 :企业自己拥有云数据中心。 混合云: 企业建立自己的私有云,同时使用公有云的资源。 专有云 :在数据中心中用独立的物理资源为企业建立专用的云平台,并提供运营和运维增值服务。 3. 服务模型 (1)SaaS (软件即服务):通过网络使用提供商的应用软件、数据。 基本功能: 随时随地访问 :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地点,只要接上网络,用户就能访问该 SaaS 服务。 支持公开协议 :通过支持公开协议 (html4/5 ),可以方便用户使用。 安全保障 :SaaS 供应商须要提供一定的安全机制,不仅要使存储在云端的用户数据处于绝对安全的境界,也要在 client 实施一定的安全机制(如 https )来保护用户。 多用户 (Multi-Tenant) 机制 : 通过多用户机制,不仅能更经济地支持庞大的用户规模,还能提供一定的可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 主要 产品 : salesforce sales cloud、Google Apps

十年存储路,宏杉科技再创新“高”

橙三吉。 提交于 2020-11-20 10:26:20
数据存储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厂商的长期专注与创新。 作为中国企业级数据存储领域的重要代表之一,宏杉科技十年存储发展之路,以专业厂商的身份,赢得了属于自己的市场和行业认同。 与此同时,乐于以技术创新带动公司发展的宏杉科技,厚积薄发,不仅在存储阵列的企业级功能有了更丰富的提升,同时性能也再上新高,性能全球领先。 SPC-1全球性能领先,做存储一直很认真 2020年10月28日,宏杉科技在SPC-1性能基准测试中,NVMe全闪存阵列MS7000G2-Mach突破1100万IOPS,在全球性能TOP10排行榜中排名第二,16控配置下性能第一。刷新宏杉科技在SPC-1测试中的最好成绩。至此,宏杉科技在SPC官网全球性能TOP10榜单中共有2款产品上榜。 SPC-1全球性能打榜,进一步彰显了宏杉科技在数据存储领域一贯的认真。 SPC(存储性能理事会) 性能基准测试体系,相信业内不少朋友都比较熟悉了。这些年来,中国本土的数据存储品牌厂商比较热衷于SPC-1的排名与打榜。 一方面,这标志着中国数据存储厂商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存储技术与系统的创新上有了自己更完善的积累与更大的进步; 另一方面,这也是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本土的数据存储系统产品,进入了可以与国外品牌一较高下的新时期。 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国内企业级用户对于SPC-1性能基准测试结果的认可

OpenStack中的Multipath faulty device的成因及解决(part 2)

两盒软妹~` 提交于 2020-11-15 06:11:46
| 版权: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博客园共有,欢迎转载,但未经作者同意必须保留此段声明,且在文章页面明显位置给出原文连接。如有问题,可以邮件:wangxu198709@gmail.com 简介 在上次的文章 OpenStack中的Multipath faulty device的成因及解决(part 1) 中,我详细解释了fault device的成因,这篇文章重点介绍下os-brick中是如何在并发的情况下,通过哪些具体的实现避免了faluty device的形成。 在讲具体实现前,有必要提到Linux上SCSI Block device(块设备)地址(寻址)的一些细节。 Linux kernel中通过如下的层次来定位特定的LUN: SCSI adapter number [host] channel number [bus] id number [target] lun [lun] 更多细节可以参考[ SCSI Addressing ],也就是说, 一个LUN可以用 [host-bus(channel)-target-lun] 来表示 。 Linux每连接一个iscsi target,kernel都会在本地的 /sys/class/iscsi_host/host*/device/session 建立对应的目录结构,用来表示一个SCSI的设备。 $ ls -l /sys/class

到底选openstack还是vmware?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20-11-12 13:55:47
VMware软件套件是自底向上的架构,下端边界为虚拟机管理器。像VMware的vSphere和vCloud director产品都是依赖于免费的ESX(i) 虚拟机管理器, ESX(i)虚拟机管理器为他们提供了非常优秀的部署架构 。本身VMware的软件套件也是经过全面测试过的,并且都有单一部署框架。总的来说,VMware的产品由于其架构的健壮性,很多高规格用户在多数据中心规模的环境中都有使用。换句话说,VMware的软件系统是封闭的,并且软件的发展路线是完全遵循VMware自己的发展目标,用户或消费者在此方面没有任何控制权。 OpenStack作为一个开源系统,没有任何一家单独的公司在控制OpenStack的发展路线。本身OpenStack是年轻的,还不满三周岁,但是他却具有巨大的市场动力,与此同时,很多大公司都在支持OpenStack发展。有了如此多公司的资源投入,OpenStack的发展是多元化的。然而这也带来了问题,就是OpenStack部署和架构的实施和维护成本较比VMware有了陡然提高,与此同时,由于相对快速的版本更新速度,技术支持文档不能跟上产品的脚步。 这篇文章写得不错,从多个角度作了对比分析,希望对你帮助 VMware在设计方面稍占优势,这源于它优秀的文档资料以及便捷易用的部署和管理接口。OpenStack在这个方面也在紧追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