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分析

软件测试与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

ⅰ亾dé卋堺 提交于 2020-03-15 08:57:02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软件的复杂性也越来越高,从而大大增加了软件测试与可靠性评估的难度。为了保证一个软件系统的质量,有必要针对软件的测试与可靠性评估方法进行专门地研究。本文就是针对这一领域所做的一些研究。    一.软件测试的定义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是软件生存期(Software life cycle)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软件质量保证的关键步骤。通俗地讲,软件测试就是在软件投入运行前,对软件需求分析、设计规格说明和编码进行最终复审的活动。1983年IEEE提出的软件工程术语中给软件测试下的定义是:“使用人工或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这个定义明确指出: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普遍希望通过软件测试暴露软件中隐藏的错误和缺陷,所以软件测试应该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或者说,软件测试应该根据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规格说明和程序的内部结构而精心设计一批测试用例(即输入数据及其预期的输出结果),并利用这些测试用例去运行程序,以发现程序错误或缺陷。    二.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测试主要依据是被试系统的研制任务书和技术规格书,是对软件整体功能和性能的综合测试与评估

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2-30 23:45:58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这也有效地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目前电力企业将配网自动化建设作为一项主要工作内容,而且随着配网自动化水平的提升,电力系统数据处理更具多样性和复杂性,人们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从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概述入手,分析了配网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优势,并进一步对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影响情况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志码:A 0 前言 在当前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主要是依托于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数据技术和存储技术等来将配电网各类信息进行集成,使其形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目前配电网运行监控和管理已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具体包括了配电数据采集与监控、需求侧管理和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在实际配电网运行过程中,一旦运行异常或是发生故障,能够实现对故障区段进行快速隔离,并恢复非故障段用户的供电,缩短停电时间和减小停电面积,全面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1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概述 我国配电网起步相对较晚,针对于配电供电可行性的研究相较于发达国家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较快,这也使配网可靠性的不断完善。目前我国配电网系统中,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即配电网网络结构和设备陈旧落后。因此对于电网公司而言

2019-2020-1学期 20192411 《网络空间安全导论》第九周学习总结

对着背影说爱祢 提交于 2019-12-08 18:15:33
第三章 网络安全 3.1 网络空间及管理概述 *** 3.1.1 网络安全的概念 网络安全包括 网络硬件资源 和 信息资源 的安全性。 网络硬件资源 包括:通信线路、通信设备(路由机、交换机等)、主机等。 信息资源 包括:维持网络服务运行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以及在网络中存储和传输的用户信息数据等。 ++信息资源的安全也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3.1.2 网络管理的概念 网络管理 是指监督、组织和控制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所必需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从网络管理范畴来分类,可分为: 对网络设备的管理 对接入的内部计算机、服务器等进行的管理 对行为的管理 对网络设备硬件资产进行管理等 * 3.1.3 安全网络的特征** 一般来说,能够通过网络安全与管理技术或手段保障++可靠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可审查性++的网络即具备了安全网络的特征。 (1)可靠性 :网络信息系统能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特征。 可靠性是所有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目标。 可靠性 主要表现 在++硬件可靠性、软件可靠性、人员可靠性、环境可靠性++等方面。 硬件可靠性 相对直观和常见。 软件可靠性 是指在规定的时间内,程序成功运行的概率。 人员可靠性 是指人员成功地完成工作或任务的概率。 环境可靠性 是指在规定的环境内,保证网络成功运行的概率。这里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电磁环境

北京数途科技有限公司--EAM MAXIMO介绍

孤街浪徒 提交于 2019-12-05 19:12:47
一、EAM概述: EAM( 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即企业资产维护管理系统 ,它是面向资产密集型(Asset-intensive)企业的企业信息化 解决方案的总称,其前身称作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主要适用于资产密集型企业 对高价值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跟踪等信息管理。它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维护成本为目标。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 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今天,EAM系统涵盖了维护、修理和运营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从库存和采购到工作管理和建立设备模型,但这些仅是EAM系统的基本功 能。EAM系统通过创建背后信息来提升维护技术,这些背后的信息在实施EAM之前并不存在,它是加速故障诊断和工作建立的知识基础。优 秀的EAM系统的领先性在于其对复杂设备的建模能力,如从公路、管道、线路到产品流程。EAM系统提供任何工厂和服务领域所需的成熟技 术,不受设备所处室内外位置的影响。它还通过连接终端用户和最有效的信息源支持简化运营工作,并且这些信息都是在系统中预先设置 的。此外,一个端到端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可以最大程度降低目标实现的成本。 EAM系统以用户需要的所有工具开发和设置,用户无需编程

可靠性测试的基础知识——软件可靠性测试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19-11-29 15:05:44
可靠性测试 可靠性测试概念 对软件可靠性进行定量的评估或验证,为了达到和验证软件的可靠性定量要求而对软件进行的测试 软件可靠性测试的目的 (1)通过在有使用代表性的环境中执行软件,以证实软件需求是否正确实现。 (2)为进行软件可靠性估计采集准确的数据,预测软件在实际运行中的可靠性。 估计软件可靠性一般可分为四个步骤,即数据采集、模型选择、模型拟合以及软件可靠性评估。可以认为,数据采集是整个软件可靠性估计工作的基础,数据的准确与否关系到软件可靠性评估的准确度。 (3)通过软件可靠性测试找出所有对软件可靠性影响较大的错误。 (4)通过测试可以提高整个软件系统的防错、容错和纠错的能力。 可靠性测试主要特征 按照用户实际使用软件的方法测试软件 增长测试 发现程序中影响软件可靠性的故障,并排除故障实现软件可靠性增长(软件系统测试阶段的末期) 流程:构造操作剖面->生成测试数据->测试运行->测试结果分析->排错与回归测试/可靠性评估->可靠性进展分析->停止测试 验证测试 验证在给定的统计置信度下,软件当前的可靠性是否满足用户要求(软件验收阶段) 流程:构造操作剖面->生成测试数据->测试运行->测试结果分析->接收/拒收判决->可靠性评估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eslie12956/p/11520717.html

计算机系统可靠性分析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1-29 13:34:50
系统可靠性分析 分为串联系统和并行系统 串联系统 串联系统内,只要有一个模块失效,那么整个系统都会失效,换言之,只有每个模块都生效,这个系统才生效,所以生效率就是每个模块生效率的累乘 并联系统 并联系统内,只有当全部的模块失效的时候,这个系统才失效,所以我们计算生效率的时候可以先计算出失效率,即每个模块失效率的累乘,然后1减去就可以了 模冗余系统 这个系统按照我的理解更像是一个表决系统,有m个子系统,m的个数必须是奇数,然后有一个表决器,表决器存储子系统的结果,然后取其中大多数的结果为最终结果,前提是大多数的结果超过m/2+1,这个系统才算是生效的 所以生效率的计算是 (数学计算式太难敲出来了,给个链接)[link](https://blog.51cto.com/virus/17874) 需要注意的是基本上只有数学计算的问题,要细心 混合系统 这个系统就是串行和并行的混合,一般计算的方法是首先判断出这个系统整体上是串行还是并行,然后分步计算出来就可以 来源: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293059/article/details/100824015

可靠性测试的基础知识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19-11-29 03:25:54
可靠性测试的定义 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 软件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及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测试的目的 预测软件在实际运行中的可靠性,同时通过测试可以提高整个软件的防错、容错和纠错的能力 可靠性的计算方法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是制从它开始运行(t=0)到某时刻t这段时间内能正常运行的概率,用R(t)表示。 失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失效的元件数与元件总数的比例,以λ表示,当λ为常数时,可靠性与失效率的关系为: R(t)=е^(-λt)。 两次故障之间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时间的平均值称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 计算公式: 系统类型 可靠性 失效率 串联系统 R=R 1 ×R 2 ×...×R n λ=λ 1 +λ 2+ ...+λ n 并联系统 R=1-(1-R 1 )×(1-R 2 )×...×(1-R n ) 模冗余系统 1)串联系统:假设一个系统由n个子系统组成,当且仅当所有的子系统都有能正常工作时,系统才能正常工作,这种系统称为串联系统 设系统各个子系统的可靠性分别用R1, R2, R3……, Rn表示,则系统的可靠性 R=R1×R2×R3×……×Rn 如果系统的各个子系统的失效率分别用λ1, λ2, λ3……, λn来表示,则系统的失效率 λ=λ1+λ2+λ3+……+λn 则系统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 MTBF=1/λ

在「不可靠」硬件上,分布式数据库如何保证数据可靠性和服务可用性?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1-27 03:14:37
“数据不能丢,服务不能停”,可以说这句话道出了用户对数据库的核心能力的要求。然而,传统的商业数据库必须依赖高可靠的硬件才能实现数据可靠性和服务可用性。OceanBase作为一款成熟的企业级分布式数据库,基于普通PC服务器,就能够做到传统高端硬件环境下的数据可靠性和服务可用性,而且还能做得更好!跟我们一起看看OceanBase的技术秘诀吧! Part1 前言 说到数据可靠性和服务可用性,在数据库领域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可以说从数据库诞生之日起就如影随形。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数据库对数据可靠性和服务可用性的要求,可以借用OceanBase数据库创始人阳振坤老师的一句话:“数据不能丢,服务不能停”。可以说,这句话也道出了用户对数据库的一个核心能力要求:除了功能完善、使用方便之外,还要绝对安全、足够健壮。可以说,为了满足这两个看似简单的要求,在数据库领域诞生了大量的技术和论文,也让无数人绞尽了脑汁。 在传统的商业数据库产品(如Oracle、DB2)中,虽然也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软件技术(如Redo Log、主从热备技术等)用来提高数据可靠性和服务可用性,但整体来说对硬件的稳定性有很强的依赖。而传统的企业级服务器(如IBM 的Mainframe、AS400、Power等)和EMC、IBM等厂商的高端存储产品,能够很好的保证硬件的稳定性,因此也就成为了Oracle为代表的传统数据库产品的理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