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溢价

国开-国债利差形成的猜想

こ雲淡風輕ζ 提交于 2019-12-01 19:03:00
目录 国开-国债利差形成的猜想 常见解释及其缺陷 从“风险溢价”的角度理解利差 税制差别形成的市场分割 用风险溢价解释利差的动态 对投资的指导意义 国开-国债利差形成的猜想 常见解释及其缺陷 税制差异 对利息征税的比例通常是恒定不变的,显然不能与利差的大幅动态变化相匹配。 流动性差异 以 10 年期债券为例,活跃国债每日的成交量在一二百笔,与次活跃国开债相当。个人以为,二者流动性的差异与至少几十个 bp 的利差不相称。 信用差异 目前,绝大部分参与国债与国开债交易的机构均来自国内。尽管发行主体不一致,但国内机构普遍将二者等同视为国家政府背书的无风险债券,信用利差是显然不存在的。 从“风险溢价”的角度理解利差 首先明确一个现代金融学的基本观点: 对于风险更大的资产,市场要求该资产提供更大的预期回报,预期回报减去同期无风险回报便是资产的风险溢价 。 应用于债券市场的话,就是说风险更大的债券,到期收益率更高。到期收益率可以理解为没有再投资风险的债券预期回报率,同期的无风险回报可以用短期无风险债券的利率表示。 税制差别形成的市场分割 同为无风险债券,国债在税收制度上的优势更容易吸引 配置性资金 的投入,在配置性资金作为主导力量的前提下,“投机性资金”不容易发现或营造短期交易性机会。因此,投机性资金被“排挤”到另一个无风险债券市场——国开债。 投机性资金比例的提高导致国开债的利率风险大于国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