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

2015年总结和2016年展望

三世轮回 提交于 2020-02-29 03:06:01
2015年总结 教学 张衡班的课程还是比较顺心的,学生上课还是认真的,但学生的学习激情距离我的期望还有差距。 《光学·原子物理》讲的数学太多了,物理不够多,教材也不够生动。量子物理没时间讲。 《电磁学》没讲出电磁学的魅力,原因是对课程不足够熟悉,还不能驾轻就熟。 申请到学院《电磁学》重点课程建设。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陷于崩溃的状态,尤其是下半年的课程。 科研 2015年没有论文发表,其实,准确来讲,科研工作完全没做。原因是课时太多,疲于应付上课。 2015年申请到中国地震局科研基金,但这是内部基金,不是竞争性基金,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2015年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很大程度是运气使然。目前还没有做实质性进展。 2016年展望 教学 2016年会继续讲张衡班课程,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和激情。 四位做电磁学创新训练的学生,争取一个学期内能完成,并发表出来,这样会起到示范作用,会容易激发其他学生和以后的学生创新的激情和信心。 《光学·原子物理》选用张三慧的教材,因为没有其他教材可选。讲课需要补充关于波的理论,以贴近学生的专业。 《电磁学》重点课程建设,吸收MIT 8.02电磁学课程教材先进处理方法。在下半年的课程讲授中予以实践。 《大学物理》就按照教材来讲。结合国外教材,把内容处理得更简单些。 理论课程讲述注意把握节奏,张弛有度,穿插课堂思考题,免得满堂课都在讲

EMC学习之电磁辐射

点点圈 提交于 2019-12-06 07:01:16
我们在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通常习惯用自己熟悉的知识去解释自己不熟悉的事物。EMC知识更多的涉及到微波和射频,对于像我这种专注于信号完整性而对EMC知识知之甚少的菜鸟来说,最初也只能用SI的一些基础知识去撬开EMC设计的大门了。在我的认知里,EMI关注的是电磁能量的辐射,包括外部电磁环境对自身系统的干扰,以及自身辐射的电磁能量对外部系统的干扰。这些干扰都不能超过一个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问题,这些干扰归根结底还是影响了系统的信号完整性。 电路板上的电磁能量是怎么辐射出去的? 早期的PCB是单层板的,芯片之间是通过导线连接起来,电源线和信号线没啥区别,仅仅是连通的导线而已。这又让我想到了自己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单片机控制的LED显示屏,这个系统很简单,就几个IC以及色环电阻,电容都没几个,通过简单的焊接,电路就可以工作了。根本就没有用到微带线,带状线,双绞线,同轴电缆这些东东。 学习高速设计之后,我明白了,随着频率的上升,信号跳变产生的电磁能量也在增加。芯片之间再也不能这样简单的连接起来了,像图1这种连接方法,会使回路电感很大,回路电感很大,就会使得交流信号的感抗很大,信号根本不会老老实实沿导线传播,而是会辐射到空间中去。 怎么解决电路板的电磁辐射问题? 在SI工程师眼中,使用微带线或者带状线是为了给信号提供一个低阻抗的传输路径。这在EMC工程师眼中也是电磁屏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