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完成一份用户反馈的收集,并进行分析
第一步:去你能想到的公开、非公开渠道收集最近90天,至少40条和B站相关的有效用户差评反馈,并根据你对业务的理解分类整理,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整理,以图片的方式提交系统。
*课程导读
一、通过用户反馈发现问题
(一)通过用户反馈关注什么
1.自身产品的问题
2.竞品的问题(内部or外部)
3.可能的机会点――满足用户的需求
(二)通过哪些渠道收集用户反馈
2.用户表达意愿强烈:百度手机助手、小米应用商店、豌豆荚
(三)用户反馈不同渠道的处理策略
公开渠道 | 半公开渠道 | 内部渠道 | |
策略 | 1.勤搜索 2.关键字订阅 3.使用监测工具 | 1.定期搜索关键字 2.定期分析用户评论 | 1.整合内部用户反馈渠道 2.定期与一线同事沟通(如客服) 3.到一线去(能接触到大量用户的同事) |
二、不同渠道的反馈该如何处理
(一)应用商店评论与用户反馈
1.主流应用商店与常用工具
1.主流社交平台与常用工具
2.部分平台监控方法
微博企业版:关键字监控,小企业没必要
(三)通过用户咨询、投诉发现问题
1.用户咨询、投诉的来源
(1)内容来源:客服后台、录音、意见建议、用户反馈、邮件等
(四)通过用户点评发现问题
1.用户点评看什么
(一)收集有意义的用户反馈
1.WHEN?
(1)产品有新版本发布时,我们需要集中关注用户对新版本的反馈
(2)公司有持续收集用户反馈的传统,会按一定时间同期集中处理反馈
见一(二)收集渠道
(二)整理出老板需要的用户反馈――筛选、分类、排序
1.筛选:将有用的信息跳出来,删掉无效信息
2.分类:
3.排序用户反馈,产品bug单独处理
理由:产品bug是致命伤,紧急且重要,需要单独处理
(1)产品bug用户反馈的整理排序:将产品bug反馈的新版本和旧版本区分开
(2)其余类别反馈的整理排序
②这么多反馈,应优先解决哪些问题:评估维度――开发难度、紧急程度、见效程度等(重要、紧急框架)
③对提炼后的用户反馈的数量进行归类和排序
eg.通过反馈提炼将用户反馈进行归类
四、总结
一、如何用思维导图梳理用户需求
(一)产品设计的核心三要素――用户、场景、需求
1.产品设计,就是不断解决用户在特定场景下的需求
2.增加、减少功能并非关键,关键是能不能解决用户的问题
(二)当需求分析遇上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的思考方式
(1)用户:当想到一个功能,先不要想怎么实现的,而是想谁会用
(2)场景:用户分别在什么情况下会用(感兴趣)?
(3)问题:用户分别在上述场景下,碰到什么问题(挑战)?
(4)方案:用户现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解决方案对比:价格、效率(时间)、空间
2.四步骤
(1)潜在用户有那些
谁会感兴趣?
用思维导图列出所有感兴趣的人;
不用思考是不是真的有兴趣,把大概有关联的都穷举(内部同事、外部用户)
(2)列出用户发生的(感兴趣)的场景
针对每一类用户用户“分别”往下分解
把“什么情况”描述清楚,最好简单描述一个故事
(3)不同的用户分别碰到什么问题
“分别”,不用怕重复
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场景,问题都是不同的
区分“问题”和“中性词”,如时间、价格、质量、信任感问题,要明确是时间太早/晚...
(4)现在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用户现在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你要做的功能的解决方案
有很多用户也没有结局方案,没有就写没有
二、如何应用“分析需求四要素的模型”――【用户-场景-问题-现有解决方案】
(一)模型分析
1.目标用户:我们的产品或功能要服务的群体
对目标用户做出分类
3.问题:目标用户在某个场景中,碰到的难以解决的状况
4.现有解决方案:用户当下遇到问题时,做出了什么回应,非产品未来可能提供的方案。此外,不知所措、无动于衷也是一种
(二)使用方式
根据用户现有的解决方案,可以对比市场中是否已经有产品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了;
如果没有,则是一个机会
(三)价值
这种描述,可以帮助我们去思考清楚,当前产品还存在哪些问题(需求值得深挖),是否可提供给用户更好的解决方案
第二周周报
分类 | 事件 | 反思 | 改进 |
用户有效差评反馈表格并分析合格作品和优秀作品 | 1.没有仔细阅读任务要求,导致自己集中于处理所有9.23-10.7的评论。平白增添大量工作量且没有按要求覆盖“90天内有效差评” 2.做作业时只专注于把要求的做好,没有进一步进行个人思考 | 1.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应该确保将要求理解正确且全面,不做无用功 2.在做事情之前应该思考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上司布置下来是为了什么/我希望能从中得到什么,以该目的为导向去思考并行动。 3.不要只局限于任务描述,要去延伸去总结,将每件事做完整做到最好。如此次任务中在得出表格之后,对于常见问题的占比、需求紧急程度应该进行个人思考 | |
描述差评所反应的共性问题和场景 | 1.对于用户的划分过于笼统 2.对反映出的问题没有进一步整理 3.没有看清指导与作业的区别,生搬硬套 | 1.在行动之前明确为什么做?该怎么做?想要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2.对于理论要学会学以致用,分析其中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将理论当成公式套用 | |
优先级排序,提交完整的用户需求分析报告 | 1.我们在做前2次作业的时候都没有对自己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所以最后感觉就是把一堆数据放上去,会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阅读困难。我看两次优秀作业都有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会对收集到的数据/自己做的导图有个总结。 2.做任务过于独立,没有针对某一最终目标 3.完全按照从网上找的一个格式(后面发现他是做新产品的用户研究的)来的,最终完成后发现自己只是分析了最主要的10个功能点而完全放弃了其他 4.有些逻辑不通的地方,比如很多需求的使用频率用户量开发难度等都是自己按感觉来的。最后的结论也莫名其妙 | 2.搞清楚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做的每一个目的是在为怎样一个结果服务。在交付最终结果时注意自己有没有将此次任务的目的/结论清晰表达出来 3.在做每一项任务之前拆解任务,比如细节,比如布置任务的人想要什么 | |
整理每次任务的附带课堂知识并与组员分享 | 1.使用文字的形式整理知识点会令阅读者(包括自己复习)产生疲惫感 2.单纯的论点复制,并没有在整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甚至没有形成经过自我思考过的框架 | 1.在能够用图形/表格/导图表达清楚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文本形式。该条尤其适用于向他人以书面形式输出自己观点时。 2.在整理知识点时应带上个人对此的思考,比如结构性、对该观点的认可程度等 | |
已完成(小组) | 第一周班会总结,在组内确定系列队伍管理办法并实施 | 1.自己从前在团队管理中显得较为“佛系”,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团队的力量 2.在新办法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不成体系等问题 3.大家对规定并不熟悉,很难做到在规定时间内打卡、在共享文档中分享想要讨论的问题等互动要求 4.群内消息太多,很多人可能看不过来 5.组成员积极心不高,很多通知甚至没有回复 | 1.时刻督促各位组员完成相应互动,并将任务平均分配到每个人身上(如每日鸡汤、会议记录等),增强每个人的团队责任感和参与感 2.作为组长积极在群内呼吁大家 4.尝试私戳群成员,并与其中一至两个协商,期望他们帮忙一起带动气氛 |
评选本周本组优秀作业并评审 | 1.在制定打分项的时候过于随意 2.起初并没有针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即接下来该怎么做 | 1.在进行评选等工作前与小组成员商量,事先确定好标准,不要临时忙乱 2.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完成任务,应该确保在每一项任务中收获什么 3.不要局限于只找出自己的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是怎么做 |
来源:博客园
作者:LIYUHAN'S
链接:https://www.cnblogs.com/liyuhande/p/11629922.html